•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市场
  • 6:评论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特别报道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圆桌
  • A16:基金·人物
  • 以思维理念根本性突破催生新工业革命
  • 我国造纸业抉择:“要么涨价、要么倒下”
  • 外论点击
  • 行为保全申请
    凸显A股的制度尴尬
  • 人民币国际化:
    中英黄金时代支柱
  •  
    2015年10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评论
    以思维理念根本性突破催生新工业革命
    我国造纸业抉择:“要么涨价、要么倒下”
    外论点击
    行为保全申请
    凸显A股的制度尴尬
    人民币国际化:
    中英黄金时代支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国际化:
    中英黄金时代支柱
    2015-10-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王 勇

      国家主席习近平自今天起访问英国,这是十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英,英方希望由此开创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而首个亮相并且抢眼夺目的“节目”,当属加强中英金融合作,其核心就是人民币国际化。

      近年来,中英金融合作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而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中英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自2011年伦敦启动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来,英国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初始额度、发行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发行人民币债券、选定人民币清算银行、批准设立中资银行分行等多个领域屡创先河。去年6月,在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期间,双方相继发布了多个领域的合作框架协议,尤其金融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备受关注。在两政府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提到三个“双方欢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及在英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使伦敦成为全球最活跃的人民币市场之一,并将共同努力加强人民币市场;在两国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此外,英方监管机构还欢迎中资银行在英开设从事批发业务的分行和中资机构在伦敦证交所发行人民币计价产品。自去年6月起,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对英镑的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英镑交易实行直接交易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去年,伦敦人民币总体交易额同比增长143%,日均交易量达615亿美元。日前,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Mark Boleat)就表示,伦敦金融城希望在今后进一步推动中英金融领域的合作,提升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效率和效益,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人民币业务的增长。

      上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贸易和投资、金融监管发展与合作等领域取得了53项重要成果,其中近三成有关两国间“独一无二”的金融合作,包括“沪伦通”——支持上海证交所和伦交所就互联互通展开可行性研究、中方扩大英国RQFII额度、英方协助人民币国际化、支持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等。双方还决定加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推进核能、高铁等大项目合作,并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和英国“北方经济增长区”计划。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9月22日在上海证交所发表讲话,谈到未来拓展人民币与英镑优惠汇兑机制,以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投公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在伦敦设立代表处的规划。而作为两国加深金融合作的最新成果之一,中国银监会和英国审慎监管局已同意本月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网络借贷平台监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银行业消费者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同时,我国央行将于近期在伦敦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央行票据,农行也将在伦敦发行以外币和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工行、建行和中行也计划加强在伦敦的外汇交易业务。伦敦证交所宣布建行伦敦子银行成为伦交所成员公司,这也意味着后者可直接连接欧洲最具流动性和国际化的市场,买卖经中央对手方结算的证券,亦可直接参与伦交所衍生工具市场。

      可以预计,习主席这次访英,两国金融合作或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新高度。展望未来,中英金融合作稳步推进,必将在实现中英优势互补、促进双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首先,在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英贸易和中国对英投资不断发展,能进一步拉动英国经济,带动当地就业,挽救部分濒临破产企业,进一步巩固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据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的数据,2013至2014财年中国投资项目创造了5450个工作岗位,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四,列发展中国家首位,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其次,中英同属“一带一路”沿线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国主导“一带一路”战略,但还得学习借鉴英国金融机构发挥信息中介功能,为企业跨境并购和重组提供专业的并购估值、融资方案设计和资金支持等服务的经验;充分利用在伦敦市场上债券发行、货币市场结构化融资的便利与专长,发挥集团联动优势、打通海内外资金筹措方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多元化业务及产品服务;学习借鉴英国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并购贷款、工程项目贷款、国际保理等创新型业务的理念与经验,加强跨境并购、杠杆融资、并购债券等产品的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利用伦敦在大宗商品、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优势,尝试将人民币计价产品引入大宗商品市场。再次,中资银行一定要紧紧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机遇期,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发境内外联动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促使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序列更丰富、服务更完善、交易更活跃。中资银行还应力争打造西方一流银行无可比拟的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多币种、多产品综合交易平台,进而提升中资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研究专员,银行业研究与诊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