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市场
  • 6:评论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特别报道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圆桌
  • A16:基金·人物
  • 通富微电入主AMD两个子公司
  • 浙江股交中心
    挂牌企业达2025家
  • 中技控股
    拟发30亿公司债
  • “10中钢债”明日到期 首例钢企债违约一触即发
  • 康得新深耕3D产业链
  • 华懋科技再推股权激励计划
  • 阿里开放金融云 构建金融新生态
  • 贵州举办
    新三板企业规范发展培训会
  • 华铁科技
    定增25亿加码商业保理
  •  
    2015年10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3版: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公司
    通富微电入主AMD两个子公司
    浙江股交中心
    挂牌企业达2025家
    中技控股
    拟发30亿公司债
    “10中钢债”明日到期 首例钢企债违约一触即发
    康得新深耕3D产业链
    华懋科技再推股权激励计划
    阿里开放金融云 构建金融新生态
    贵州举办
    新三板企业规范发展培训会
    华铁科技
    定增25亿加码商业保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0中钢债”明日到期 首例钢企债违约一触即发
    2015-10-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见习记者 金嘉捷 ○编辑 谷子

      

      钢铁企业首例债市违约案一触即发。

      10月20日,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五年期“10中钢债”将迎来回售期限。该债券发行规模20亿,票面利率5.30%,由中钢股份的母公司中钢集团提供无条件担保。就目前市场预期来看,如没外力,深陷债务危机的中钢股份及母公司中钢集团均已无力回天。

      违约风险步步逼近

      早在此前,围绕“10中钢债”违约的种种迹象已经露出端倪。

      今年7月,中诚信将中钢股份的主体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为BB,将“10中钢债”的债项信用等级下调至BB,并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通常,BB级属于违约风险较高的债券类型,本月13日违约的保定天威主体信用也在月初被新世纪评为BB。

      该评级报告表示,中钢股份至今尚未披露2014年年报。而在2013年财报中,中钢集团总资产为1100亿元,总负债为1033亿元;中钢股份总资产为1000亿元,总负债为950亿元。可见中钢股份负债占中钢集团集团总负债92%。

      9月28日,“10中钢债”承销商中银国际公告表明,因中钢股份2014年报未发布,暂无法出具2014年“10中钢债”发行人履约情况及偿债能力年度分析报告,提醒投资者关注非正常情况。

      10月10日,大限将至的中钢股份宣布将该债券的回售登记期延长至16日。随后,市场上便流传出一份以中钢集团名义出具的《关于恳请配合解决“10中钢债”兑付难题的函》,恳请投资者保持一致行动,撤销回售登记,中钢集团将按照发改委、国资委的解决方案实施。

      函内称,鉴于公司业务停摆,总部及部分子企业现金流枯竭,若投资者在2015年10月行使回售选择权,公司将无力兑付到期本息,势必出现违约风险。记者就此致电中钢股份,电话无人应答。

      公司经营困难已是事实。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位,从2009年起一直在90%以上。招商证券报告指出,公司现金流稳定性差,筹资性现金流在2012至2013年均为净流出状态,主要原因是借款筹集资金无法冲抵逐年增加的还债支出。

      集团深陷债务泥淖

      子公司面临违约风险,母公司也早已背上债务重担。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钢股份是其下属的一级核心子公司,然而有关其债务危机的传闻早就闹得沸沸扬扬。去年9月,有消息称“中钢集团银行贷款逾期数百亿元”,后被证实不属实;今年5月,媒体曝出“中钢集团及所属72家子公司债务逾千亿元”。

      从2010年起,集团连续三年亏损,到2013年终于扭亏为盈,全年营收超1400亿元,利润总额1.35亿元,但资产负债率达93.87%。

      近年来钢铁市场进入下行周期,今年上半年行业亏损全线扩大,百家大中型钢企营收同比下降17.9%。外部环境持续低迷的确是导致中钢集团经营恶化的一大原因,但其自身问题也难逃其咎。

      从2004年到2010年间,中钢集团的销售收入从201亿元迅速膨胀至1800亿元以上,翻了三番。早期盲目扩张时的粗放经营和管理混乱产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即使日后两度易帅、重组变革也难有实质性改善。

      去年,国资委任命集团原党委书记兼副总裁徐思伟接任总裁,徐思伟上任之后实行了业务重组、债务调整、体制变革等一揽子措施以期力挽狂澜。

      中钢集团也在积极自救。旗下的上市公司中钢国际努力拓展海外和非钢业务,今年5月签下印尼和马拉维共和国两大订单,合计金额超3亿美金,共占公司2014年收入的18.3%,三季业绩预告有望增长。不过,整个集团要走出债务泥潭仍然困难重重。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作为大股东及相关债券担保人的中钢集团自身难保,难以给中钢股份提供持续有力的财务支持。截至2013年末,中钢集团净资产仅有67个亿,未分配利润为-110亿元,对净资产构成进一步侵蚀。

      “10中钢债”明日大限将至,如果违约,将成为钢铁企业在国内债市的首例。中钢集团的债务困境只是整个钢铁行业的缩影,而更加彻骨的“寒冬”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