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特别报道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上海自贸区“插手”艺术品交易 打造永不落幕的艺博会
  • 新热点形成 现当代艺术板块竞争白热化
  • 李可染“万山红遍”点燃今秋市场热情
  •  
    2015年11月2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上海自贸区“插手”艺术品交易 打造永不落幕的艺博会
    新热点形成 现当代艺术板块竞争白热化
    李可染“万山红遍”点燃今秋市场热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李可染“万山红遍”点燃今秋市场热情
    2015-11-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发展已久,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轫至今,已然成为最为成熟、最为重要的板块。伴随着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学术梳理,以及改革开放后,荣宝斋、朵云轩等百年老字号的再度繁荣,近现代书画在民间收藏建立了广泛坚实的基础,乃至成为最近十年支撑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中坚板块。

      不过,正如北京荣宝斋总经理刘尚勇所说,尽管中国艺术品市场存量最大的就是近现代美术作品,但在有大量资本介入的最近十年间,精品也已经被搜刮殆尽。尤其在近些年市场行情下滑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有精品流出,过亿元的拍品越来越难得,艺术精品出现的越来越少。

      而随着今年秋拍中国嘉德关于近现代书画部分的第一波消息放出,即将于“大观之夜”呈现的6件近现代名家精品马上就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特别是,李可染的盛年扛鼎之作——《万山红遍》的再度出现。这件曾创造近现代书画价格高峰的同题材作品,能否在低点时期再有惊艳表现,或许将成为对市场的一次重大考验。

      屡创辉煌的“万山红遍”

      据鉴赏家刘文杰考证,1962-1964年间,李可染共创作了七张尺幅各异的《万山红遍》。其中三幅现分别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国画院和荣宝斋;一幅为可染先生家属收藏;另有三幅被海内外藏家珍藏。

      第一幅《万山红遍》1962年作于广东从化温泉翠溪宾馆,画成后一直由李可染亲自保管。1999年,李可染家人为李可染基金会筹资,委托中国嘉德拍出。1963年,李可染再于从化创作了第二幅《万山红遍》,此幅由李可染亲自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1964年,在北京西山八大处,李可染创作两小两大共四幅《万山红遍》。同年应荣宝斋之邀,李可染为15周年国庆再作一幅。此幅与稍前西山所作较小的一幅都为荣宝斋所藏,2000年荣宝斋以501.6万的高价释出其中一张。今秋,将于中国嘉德“大观夜场”中现身的,即为荣宝斋旧藏的这一幅。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的重要代表作,不凡之处便是作者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满目红山,意境非凡。据说,当时李可染画《万山红遍》用掉内库半斤朱砂。以朱砂作画,前人有过,但多用于佛像、钟馗、花卉,如此大量用于山水画之中,李氏为第一人。画面之中,浓墨为底,上敷朱砂,挤白以瀑布溪流,冷暖交映,层次幻化。

      《万山红遍》备受世人瞩目,一方面得益于李可染大师的精彩创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市场对“红色经典”主题的热捧。

      李可染价格成长轨迹

      据专家贾明玉介绍,早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荣宝斋就在经营李可染的作品。当时的一件4尺3开的“牧牛图”每件约60元左右,山水作品每件约70元。1979年后,李可染的画作价位开始大幅攀升,同样尺寸的牧牛图约7000-8000元一幅,山水1万-1.2万元一幅。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书画进入国际拍卖市场后,李可染的作品价位再度上扬,1983年,他的《茂叔赏荷》在香港苏富比以8.5万港元售出。1986年,李可染的《暮韵图》在香港佳士得以12万港元成交。而后几年,市场上的李可染作品极少。1989年李可染逝世后,他的作品迎来了第二次飙升时期。直到1995年,他的《清漓风光》在北京翰海拍卖被买家以242万元竞得,创造了历史记录。

      1999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李可染的《万山红遍》(2.8平尺)一举夺魁,成交价高达407万元,创造了当时李可染作品拍卖的最高价位,也创造了中国画单平尺最高价位,顿时震动了整个书画界及拍卖市场。同为这一系列,2000年,在北京荣宝拍卖会上,另一件《万山红遍》(3.1平尺),在多位买家的激烈竞投下,价格一路飙升,最后在501.6万元的价位上一锤定音,使李可染作品的拍卖价和中国画单平尺价又创新高。

      2002年,他的《苍岩飞瀑》在北京华辰取得143万元的成交价格。第二年,他的《丹崖风帆图》在上海崇源以176万元拍出。同年,他的《千岩竞秀》在中国嘉德又以330万元成交。2004年,李可染的作品价格飙升态势愈发不可收拾。他的《九牛图》在北京翰海以550万元拍出;《河山入画图》在香港苏富比被拍至703.8万港元。而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他的精品力作《井冈山》被买家以1100万元的“天价”竞得,使李可染作品首次跃过千万元大关。

      2012年6月,在北京保利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上,李可染的另一件《万山红遍》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55亿的价格落槌,创造了李可染作品的最高价格记录。

      李可染作品的价值潜力

      与齐白石等近现代大师相比,李可染的作品存世量少,可考据的作品在2000幅左右。其中,大部分精品在博物馆、美术馆,市场上现今可查不过800件。

      李可染水墨技法博采古今,吸收西方写实技法,在中国现代画坛备受推崇,特别是山水画,一直受到市场的热捧。步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国家禁止李可染作品出境,这使本来就供不应求的李可染作品价格更加急剧上升。

      李可染历年拍场上高价成交的山水画多出自升华创造期。由于他的作品每一幅画的完成周期长,存世量少,同时,风格技法又受到学术界推崇,并在题材上颇受藏家青睐追捧,所以成为市场上天价成交的常客。中国嘉德曾在2010年秋拍其经典力作《长征》,以1.075亿元天价成交,也是盛年时期的作品。

      李可染多年在学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故而作品著录颇丰。他的作品常常被评论家认为是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结合的精品佳作,特别是一些在新中国美术史中具有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代表作,其价值和珍贵性不言而喻。业内普遍认为,他的“红色经典”题材作品依旧会成为未来拍场上天价成交的最主要类别和题材,未来仍能坚挺并继续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