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抓紧开垦与深挖分享经济的“处女地”
  • 原来是刷单手在制造网店爆款
  • “徐翔概念股”体现的
    是什么投资逻辑
  • 别把透支当创新
  • 一线城市楼价于经济下行时上涨早有国际前例
  •  
    2015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抓紧开垦与深挖分享经济的“处女地”
    原来是刷单手在制造网店爆款
    “徐翔概念股”体现的
    是什么投资逻辑
    别把透支当创新
    一线城市楼价于经济下行时上涨早有国际前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徐翔概念股”体现的
    是什么投资逻辑
    2015-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兰 波

      □兰 波

      

      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以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消息,从事内幕交易而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众多“徐翔概念股”应声暴跌,投资者,尤其中小投资者由于遭受“黑天鹅”而蒙受投资损失。“徐翔概念股”究竟包含了什么样的投资逻辑,该何去何从,留下了太多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比如,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概念股,值不值得拥有概念股,到底该形成什么样的投资盈利模式,上市公司股票定价机制和估值体系出了什么纰漏,证券市场投融资体制在什么关节上给了内幕交易可乘之机等等。

      股票交易,实质上是价格与价值的匹配性管理。长期以来,沪深股市概念股炒作成风,与上市公司重视股价管理,忽略价值管理密不可分。上市公司价格波动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能提升投资者投资信心,利于从股价上涨中获利,从而增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机会,二是相对于内在价值,价格波动更容易受到投资者关注。

      由于非理性的投资追求及被扭曲的融资机制,导致投资者热衷于炒作概念股,为谋取短期的价差,养成了炒小、炒短、炒差、炒新的不良投机习惯,这为游资在股市中的兴风作浪提供了土壤。

      “徐翔概念股”,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值得仔细分析与总结。

      泽熙曾抄底过重庆啤酒,参与过鑫科材料定增,甚至“逼宫”宁波联合、工大首创等公司,甚至徐翔以其母郑素贞之名控股大恒科技。徐翔精准的资本操作和“点石成金”的手段,让上市公司既爱又怕,让散户奉为神祗。但是,泽熙在资本市场玩得如鱼似水到底靠的是什么?徐翔和他的泽熙系能成为沪深股市“琅琊榜”的头号“股神”,显然不是靠遵守资本市场之道获取的。据熟悉泽熙系的人士介绍,徐翔玩转股市的操作手法主要就是抄底、打板、短线、博重组、举牌、定增,一般持股不超过3个月,短的只有几天。

      让我们回到本源上来。证券市场为什么会产生概念股?其内在价值逻辑是什么?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投资所在,应当是立足于上市公司基本面,尤其是主业成长性及给予投资者带来的投资回报。概念股的定义,本该属于基本面,更属于投资者回报的。真正的概念股,应立足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基础,通过建立良好的上市公司分红机制,尤其是有效展开上市公司股票估值体系。因此,完全意义上的证券市场概念股,应是价值投资的典范,证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风向标。凡围绕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概念股投资,无疑都是值得鼓励和倡导的。如果上市公司股价频繁波动,就难以形成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逻辑。而忽略了上市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去追逐概念炒作,就是一种资本价格波动游戏,投资者只能从赚取价差中获利,也就容易引起市场波动,并给投资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再看“徐翔概念股”,其实是把引起上市公司股价异动的股票作为概念股。正是由于“徐翔概念股”脱离了上市公司分红这一回报模式,没有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更没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的考虑,实在是概念股的误导,哪里还谈得上形成有效的价值投资呢?

      用什么支撑概念股的长期走牛?杠杆效应,会促使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波动,加上运用资金杠杆,会使上市公司股价波动更加剧烈。但资金杠杆只能保持一时的杠杆牛。因此,真正的概念股绝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个不断推动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优化过程,因而不可能完全依靠杠杆牛支持。这也许就是“徐翔概念股”最终不得不依赖内幕交易的主要原因吧?

      归根结底,证券市场上的概念股,是一种价值投资导向,更是一种资源配置模式,而通过借助技术手段,或者通过单一的二级市场投资活动,缺乏相应价值投资做支撑的概念炒作,就是一种投机炒作,理应受到市场的唾弃和监管层的处罚。因为纯粹的投机,不是证券市场所倡导的价值投资主流投资模式和趋势。“徐翔概念股”玩完了,我们在追问和思考之余,更需重新梳理和定位证券市场的价值投资。

      (作者系资深市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