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妖魔化邻国
    折射日本社会心态
  • 信息真空:互联网金融的阿喀琉斯之踵
  • 你的消费直接影响了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
  • 今天我们身边有太多“东食西宿”的齐女
  •  
    2015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妖魔化邻国
    折射日本社会心态
    信息真空:互联网金融的阿喀琉斯之踵
    你的消费直接影响了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
    今天我们身边有太多“东食西宿”的齐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妖魔化邻国
    折射日本社会心态
    2015-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鸿斌
      □陈鸿斌

      猛烈抨击韩国和中国的书籍热销的动向,深刻反映了日本的社会思潮。或许,当年的日本充满了自信,所以愿意放下身段倾听各方声音,而今天日本的自信已被多年的经济低迷耗损殆尽,因而只能制造一个虚幻的神话来麻痹自己了?

      日本出版界的动向具有明显的“风向标”意义,观察出版业的潮涨潮落,对了解日本的社会思潮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2014年日本全国的书籍和刊物的销售额约为1.6万亿日元,,比上年下降了5%,是1997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这显然与消费税的提升不无关系。但就在出版业一片萧条的窘况中,有一类书格外畅销,这就是猛烈抨击韩国和中国这两个邻国的书籍。这一动向深刻反映了日本的社会思潮。

      出版于2013年12月的《呆韩论》,居然卖出了近30万册,连续10周名列畅销图书之首。出版跟风在各国都是一样的。既然这一题材的书籍如此抢手,饥不择食的各出版社遂会紧跟其后,于是,《耻韩论》于2014年5月又摆放在日本全国各大书店的显著位置,当月就创下20万册的销售记录,总共卖出了35万册!追溯起来,2005年问世的《厌韩流(漫画版)》应算是此类读物的始作俑者,该书销量高达100万册。

      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统计,2014年销售前十名,有一半是妖魔化中国和韩国类的图书。这些图书的书名都经过了煞费苦心的设计,具有显著的吸引眼球效果,例如上述三本书及诸如《中国拉开崩溃序幕》、《韩国走投无路》之类。出版业的这一动向,无疑对日本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作用。

      日本近年来对韩国以及对中国的国民感情急剧恶化。早在2007年1月,日本就成立了“反对(在日朝鲜人、韩国人)特权市民之会”,该会成立后不断在网上呼吁公众加入,规模逐步扩大,现已遍布东京、大阪、京都、神户和札幌等大城市。除了发表各类恶毒攻击邻国的言论以外,该团体还变本加厉,诉诸行动。例如2013年2月9日,在韩国人集中定居的东京大久保地区,该会寻衅滋事,公然打出横幅,高呼“杀死韩国人”、“把朝鲜人关进毒气室!”仅仅半个月后,在大阪的鹤桥地区(也是韩国人聚居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挑头的居然是一名女中学生。她声嘶力竭地叫嚣“韩国人滚回去”、“对韩国人实施鹤桥大屠杀!”紧接着,3月在大阪又出现了要求与韩国断交的示威游行。

      由于这类言行严重威胁了在日朝鲜人和韩国人的安全,联合国曾先后于2001年、2010年 和2014年敦促日本政府对此严加管束,但日本政府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出版靠炒作显然是难以持久的,潮水来得快当然也就退得快。就在日本出版界以为靠唱衰邻国还可赚得钵满盆满之际,这股热潮却于去年夏季悄然退却,此类书籍发行量急剧下降,各出版社叫苦不迭。情急之下,日本出版商居然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为日本大唱赞歌。一时间,各类礼赞日本的图书又“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势头比起此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类图书的嚆矢是2010年12月推出的《日本何以在全世界人气最旺?》,作者是近年红得发紫的、网上关注度超过安倍首相的竹田恒泰。竹田刚届不惑之年,其专著、合著和编著已在20本以上。截至去年底,4年中那本书累计销出50万册,今年初还加印了5万册。出版该书的日本PHP出版社近年来先后为作者出版了三本同一系列的图书,发行量达90万册,在年内站上百万大关的关口已无悬念。

      在“样板”的激励作用下,各类吹嘘日本神奇的图书络绎不绝地摆上书店柜台,其书名也是一本比一本令人瞠目结舌。例如讲谈社的一本《宜居性:日本对欧洲9胜1负》。此外,还有《因此日本受到全世界尊重》、《从英国看日本——无限接近桃花源的国度》和《日本人就是厉害》等,如此大言不惭,连不少日本人都觉得言过其实。

      如此声嘶力竭地为本国大唱赞歌当然是为了“增强民族自信心”,为多年无法走出低迷阴影的日本注入一针强心剂。但一个长年无法走出衰退隧道的国家,不去认真反思失误何在,寻求摆脱困境的路径,却指望通过如此虚幻、人为的“励志、鼓劲”,就能使日本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岂非病急乱投医?

      殷鉴不远。世人都还清楚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日本经济高歌猛进之际,日本的危机感曾是那么强烈,忧患意识是那么突出。尽管其时的日本听到的是一片礼赞声,但日本人却出奇的冷静,不仅始终在反省不足之处,而且还非常诚恳地吁请各国有识之士提出各种批评意见,以便择善而从。正是凭借这般临深履薄的心态,日本成功应对了两次石油危机对其造成的严重冲击,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确立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谁能料到,眼下的日本居然如此一反常态,力图通过厚颜无耻的自吹自擂来为本国阴暗画面上点出些许亮色!这背后的心理颇耐人寻味。或许,当年的日本充满了自信,所以愿意放下身段倾听各方声音,而今天日本的自信已被多年的经济低迷耗损殆尽,因而只能制造一个虚幻的神话来麻痹自己了?

      (作者系知名日本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