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互动聚焦
金博士导师团成员
李 颖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基金分析师
金苹苹
《上海证券报》记者
王 彭
《上海证券报》记者
游客:今年上半年,IPO没有停止之前,打新基金收益非常不错。但随着IPO暂停,打新基金已经快被赎回光了。此次IPO重启,购买打新基金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李颖:首先市场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打新基金,主要是部分保本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将“打新”作为自己的卖点。2015年上半年受新股上市后持续上涨收益的吸引,多只保本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将打新作为基金收益的主要来源和销售卖点。这些基金拥有较低的股票仓位,将大量现金头寸用于申购新股,以期获得安全又丰厚的“打新”收益。IPO暂停后,这些基金大部分回归到保本或债券投资为主的策略中,在下半年的下跌市场中表现也较平稳,总体上是一类风险稳健的产品。
就2015年上半年市场表现而言,193个积极打新的低仓位混合型基金(以下称为“打新基金”)中仅16只基金收益率在20%以上,总体平均收益率8.57%,与牛市其他混合型基金相比并不能算收益丰厚。 可见,尽管单次打新收益丰厚,但受限制于获得配售的机会和额度,以及基金规模的摊薄效应和股票底仓的波动影响,“打新基金”的收益比较有限。甚至少数“打新基金”打新获配50次以上,却在上半年录得负收益率。
因此,IPO暂停后“打新基金”遭到大规模的赎回,一方面是因为被寄予了过高期望然而大部分收效有限,另一方面暂停IPO带来基金后续想象空间的枯竭。与二季度末相比,2015年三季度末“打新基金”平均规模从69亿元大幅降至20亿元,其中23只基金规模缩水超过100亿以上,并且建信鑫裕回报和国金鑫运因净资产持续低于5000万元遭遇清盘。11月6日证监会发布要闻明确表示IPO将即刻重启,使得投资者再次对“打新基金”燃起热情。
此次IPO重启,面临着IPO发行机制的再次调整,从目前的主要变动方向来看,“打新基金”或将面临更激烈的“新股资源”竞争。按现行制度年内恢复7月份暂停的28家IPO,新股资源有限,显然难以满足大量“打新基金”的需求。之后重启IPO时,投资者新股申购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目前从公开获知的重要变化主要有“取消现行新股申购预缴款制度,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这一方面这将极大地激发网上和网下投资者新股申购的热情,另一方面市值持仓或将成为能否获得较高新股配售额度的重要门槛。这显然会使得大部分低股票持仓、积极打新的基金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而如若为了增加“打新”的中签率,提升股票持仓或允许规模的持续扩充,将大大增加基金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以及摊薄新股收益。反而部分打新能力强、规模大的股票型基金或将受益IPO新政,但其本身的高风险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在目前已知的IPO新政调整信息之下,对“打新基金”不应该有过高的收益期望,“打新”可视为基金“锦上添花”的一项收益,但将难以独立支撑基金取得良好的业绩。而且参与“打新基金”需要重视费用成本,部分偏好打新设计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以及保本基金,有较高的申购、赎回费率,短期参与成本可能高达3%以上。
游客:请问,目前的黄金价格适合做长期投资吗?
金苹苹:从近期的市场看,面对美国强劲的非农数据,投资者做空黄金的情绪在加剧。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报告显示,截至11月3日当周,对冲基金及其他大型投机客持有的黄金净多头寸减少41092手,至116342手,总持仓为443900手,较前周减少22880手,并结束了此前净多持仓七连涨态势。
而回顾10月以来国际金价的走势,可以发现自10月初1190.70美元/盎司的近4个月高位持续下挫超过100美元,引发投资者恐慌性的逃离黄金市场,当前全球最大的黄金ETF产品资产已经降至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从未来一段时期看,美国经济复苏持续,美联储加息只是时间问题,未来美元走强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从中长期来看,黄金再度走牛的概念并不是很大,相反很可能继续走弱。
业内人士对于投资者的建议是,短期内投资者继续关注1050一线的支撑,“做多”与“抄底”都应谨慎。而黄金的投资意义在于对资产的保值增值,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在确定的相对低点可以适当进行配置,目前而言仍建议谨慎观望。
游客:纯债基金近期连续下跌,是否已到调整期,赎回还是持有?
王彭:得益于经济基本面支撑,债券市场在经历周初剧烈调整后转暖,近两日10年国债收益率重新回落5-6bp。市场人士指出,偏弱经济基本面依然构成债券牛市的支撑,当前债市收益率向上的空间总体有限,但年底阶段加上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也使得利率下行动力不足,年底前债市转为震荡行情的可能性较大。此外,海通证券姜超等分析师表示,IPO重启后部分打新资金或回流股市,对债市形成冲击。海富通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邵佳民认为,股市6月份暴跌后涌入低评级债券的现金可能会回归股市。重启IPO再加上年底的流动性紧张,会导致债券收益率普遍跃升,而那些估值不合理的低评级债券将出现大幅度回调。
结合多位市场人士观点可以得出结论,利率暂无大幅上行之忧是市场共识,但由于美联储加息、IPO重启等潜在不利因素可能带来一定影响,债市阶段性转向震荡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投资者降低纯债基金的配置比例。
(本报记者 冯永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