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节手段更趋成熟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长弓
沪深交易所日前将投资者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从50%调整到100%,此举是在融资规模和交易额上升较快背景下的逆周期调节手段,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无论从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还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此次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进行逆周期调节均有其必要性。
今年10月份以来,随着大盘指数回暖,融资规模和交易额上升较快,部分客户追涨行为比较明显,融资买入高风险股票。从市场数据看,此次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其必要性。
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份融资融券余额累积净增1251亿元,日均增加74亿元。10月客户日均融资买入1020亿元,较9月份增加455亿元,增幅达到76%。
到了11月,市场情况更为“火爆”。11月前8个交易日融资余额累积净增加1200亿元,日均增幅150亿元,接近今年3月份和4月份的水平。在这个局面下,客户日均融资买入额进一步增加到1370亿元,最高的11月9日达到1943亿元。
再来看融资买入额占A股的比重,9月份为10%,10月份增长到11.7%,11月份维持在13%-14%之间。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由10月初的2.64%增长到目前的2.77%,今年6月最高一度达到3%。
从制度设计来看,融资杠杆本身是中性的。但是从国际经验看,过高的杠杆比例确实可能引起市场过热,国际成熟市场上调保证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融资买入额占股市的比重,大部分成熟市场基本维持在15%左右。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因为各个国家的市场发育程度、交易频率不一样,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这一比例,不能把A股市场跟国外市场做直接类比。一般而言,前期经验指标具备借鉴意义,比如前一轮融资买入额在A股中所占比重最高达到19.2%,目前已经达到14%。
但是这位负责人强调,这种经验数据还需要在长期的市场变化中去总结,我国的逆周期调节机制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地去形成和完善。
从细则看,本次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有两个特征。
其一为“新老划断”,不涉及存量融资合约。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13日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本次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提高到100%,只是针对新增的融资交易,对于存量的融资合约,投资者不需要追加保证金或者平仓,合约到期后也可以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展期。
其二为“限杠杆不限规模”。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本次两融规则调整并非限制融资融券的规模,而是限制融资交易过程中的杠杆率,降低风险,在市场波动时适当地让波动合理化,以保护投资者权益,避免系统性风险。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实行“新老划断”,以及目前行业的融资保证金比例普遍高于50%的最低限,因此此次上调保证金比例对于市场和行业不会有太大影响。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每家公司对于融资保证金比例都会有差异化安排,一般会高于自律规则,同时还会根据不同的客户和担保物相应地调整杠杆比例。目前证券行业的保证金比例大多在60%-80%,普遍高于最低50%的规定,甚至有公司已经达到95%,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此次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看作杠杆率降低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