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
    就是创造未来
  • 新公益思维:把受捐赠者
    视作潜在创业伙伴
  • 披沙录
  •  
    2015年11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书评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
    就是创造未来
    新公益思维:把受捐赠者
    视作潜在创业伙伴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披沙录
    2015-11-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披沙录

      《激活个体》

      互联时代的组织管理新范式

      陈春花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10出版

      

      雇员社会将消失,个体价值在崛起,创造共享价值正在成为管理新范式:这意味着工业时代的管理正在终结,互联网时代管理新范式已拉开帷幕,管理的价值正被重新定义,每个管理者都需要做出改变。人们之所以不再愿意陷入雇佣关系中,一方面是源于技术带来的更多机会和挑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雇佣关系会伤害人们创造能力的发挥。尤其大型组织及历史悠久的组织,雇佣关系导致人们之间的角色固化、层级固化,从而滋生出一个固化的官僚机构。因此,今天的管理者必须明白,成员不再依赖于组织,而依赖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层级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甚至是平等的网络关系。这本重新发现管理价值的书,本身也告别了工业时代的管理方式,每次印刷都有10%的内容更新。如果读者在“管理未来讨论社区”提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而且够经典,作者会回答并在下次重印时印在本书的“众创空间”里。

      《创业者实战手册》

      何建湘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

      

      这可以说是本为大众创业者定制的超值干货包;基于创业者的实际和需求,书中囊括了创业所需的管理、金融和法律方面的核心知识、方法、技巧和实用工具,其中70%以上的内容可“拿来即用”。具体叙述内容涵盖了创业的六个关键阶段:创业筹备、识别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拟定商业计划、融资、成立新公司。不少方法和实用工具是本书独有的并且受到创业者的高度认可,诸如“创业六因素”模型图、成功创业者核心素质模型、创业团队组建工具等,由此为创业者铺设了一条理性、轻松、稳健、高效的创业之路。作者何建湘是北京未名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他曾任《北大商业评论》市场总监、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公共关系部副主任,长期专注于管理案例研究以及实战工具开发,曾主持或参与联想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移动、中粮集团、大连万达集团等企业的咨询和研究服务。

      《玻璃笼子》

      (美)尼古拉斯·卡尔 著

      杨柳 译

      中信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继那本引发轰动效应的《浅薄》之后,尼古拉斯·卡尔这位“我们这个时代最清醒的思考者之一”又以本书警示世人,给这个时代注入了一剂清醒药:自动化在分担我们工作的同时,也弱化了我们的才能,偷走了我们的生活,限制了我们的视野,甚至将我们暴露于监控之下。如今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在某种玻璃的框子里,每个人在讲着话都会不断看手机,好像不借助某种计算机或者屏幕的话,似乎就不能做一些具体事情,卡尔把这种无形的影响它叫做“玻璃笼子”。当我们沉浸在技术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的时候,卡尔看到的却是看似有百利无害的技术背后隐藏的“手术刀”,这把锋利的手术刀改变的正是人的大脑,钝化了我们的体验,侵蚀了我们的智慧,进而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如果我们依然继续过度依赖智能机器,一旦人类所独有的本能(或机能)丧失,人的个体及整个社会发展演化的方向难以设想。

      《我们三代人》

      汤一介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5年12月出版

      

      本书是汤一介先生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遗稿,尘封12年首次出版,讲述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自省和三代国学大师的传承守望。汤先生学术思想、哲学思想发展中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三代人的传承,而他们家三代人正是百年来中国政治变革、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发展的缩影。汤先生以纪实笔法全面介绍了他的父亲汤用彤先生与胡适、钱穆、熊十力、吴宓、傅斯年等人的交往,尤其汤用彤先生晚年的思想变化,不为尊者讳,比如1951年的那份思想检查。他更自我解剖,秉笔直书,用一万多字篇幅讲述“梁效”事件来龙去脉,不回避他的责任,全面叙述他担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期间的经历,以及难以实现办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梦想的遗憾。他以同情的理解和中正为人的态度来写汤家三代人牵扯到的很多人物关系,没有阿谀逢迎,没有吹捧,也不贬低任何人。书中还首次完整呈现汤氏家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的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