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专栏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人民币踏入国际顶层分工体系关键一步
  • 欧洲加码QE已势在必行
  • 亏损央企如何面对年终大考
  • 直面后SDR时代的严峻挑战
  • 证金公司应尽快回归本位
  •  
    2015年12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人民币踏入国际顶层分工体系关键一步
    欧洲加码QE已势在必行
    亏损央企如何面对年终大考
    直面后SDR时代的严峻挑战
    证金公司应尽快回归本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踏入国际顶层分工体系关键一步
    2015-12-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章玉贵

      人民币加入SDR并不意味着已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相关效应有待于市场检验;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取决于中国实体经济竞争力和贸易价值链提升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下一步,若MSCI指数纳入A股,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比重超过15%,则人民币成为21世纪上半叶全球金融变迁的最大红利将会逐步释放出来。

      没有任何悬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美国东部时间11月30日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决议将于明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人民币在SDR的权重为10.92%,尽管低于之前的预期,但在SDR的五种货币中已领先于英镑和日元,人民币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已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全球第三大货币。

      正如拉加德所言,人民币纳入SDR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对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认可。事实上,官方普遍的解释是这标志着中国在过去十年来为加入这个货币俱乐部的努力终于得到了IMF的认可。这将向成员国发出信号,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将人民币纳入他们的外汇储备。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币“入篮”,相当于美国主导的IMF向人民币发放了某种意义上的特别许可证。

      笔者注意到,本次人民币加入SDR,其所获得的相关权重主要来自于欧元、英镑和日元的让渡,美元所占比重只是象征意义的减少了0.17个百分点。换句话说,中国的加入,只是稀释了欧洲和日本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美国的绝对话语权并未受到任何影响。甚至,美国的影响力反而会在短期内加强,因为代表新兴经济体和变革力量的中国的加入,对美国而言,既是某种意义上的“招安”,也是对美国主导的IMF的地位强化。

      众所周知,IMF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美国对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机制化操控的制度设计和权力工具,亦是美国自封为全球经济体系最终担保人的框架性依靠。应当承认,IMF成立以来,的确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但美国也通过这个国际经济组织,低成本控制了不少国家的经济与金融主导权。特别在上世纪末的几次区域与全球金融危机中,IMF扮演的角色令不少新兴经济体苦不堪言。也就是从那时候起,IMF的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特权地位受到代表变革力量的新兴经济体的质疑,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边际影响力也趋于下降。改革IMF治理结构和相关投票权的呼声此起彼伏。尤其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深感仅凭一己之力已难以维持全球经济与金融稳定,因此适当顺应全球“民意”率先推动IMF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将IMF资金总额增加一倍;二是重新分配投票权以增加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大国的权重。

      但自2010年改革方案出台至今,五年过去了,美国国会一直拒绝通过此项改革方案。有人说,奥巴马在与国会大演双簧,白宫在卖力敦促国会通过,而作为美国国家利益守护者的国会议员们,既不想增加美国的出资额,更不想看到因改革方案的实施而削弱美国在IMF中主导地位。美国的一再拖延,弄得作为IMF名义负责人的拉加德好不尴尬。拉加德在多个场合警告美国正将IMF的信誉置于危险之中,美国实际上绑架和透支了IMF的声誉。

      美国的长期纠结,欧洲的短期豁达,日本的隔岸观望,加上中国近几年为满足人民币加入SDR而做的诸多努力,最终促成了IMF接纳人民币。我们不能简单地说,SDR更需要人民币,也不能简单以为,人民币加入SDR之后将一步登天。事实上,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窗口点头让人民币加入SDR,既是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市场开放的一种承认,也是希望中国能承担更多国际经济义务。天下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午餐。在今天这样一个愈加不确定的世界,中国加大对全球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投资,本身就是在为发达经济体分担责任。另一方面,倘若IMF在形式意义上的层面一再拖延对人民币“入篮”,则有可能迫使中国加快搭建全球性金融公共产品。事实上,亚投行也好,金砖银行也好,都是中国在这方面的相关努力。因此,美国真正担心的是:如果再拖延五年批准人民币加入SDR,说不定中国届时已把亚投行、金砖银行,包括应急储备基金等打造成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组织了。届时这些金融机构与IMF、世界银行等孰轻孰重,还真不好说!

      因此,接纳人民币加入SDR,既满足了代表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参与全球顶层货币分工体系的愿望,也避免了这个老牌国际货币俱乐部被边缘化。而中国的如愿加入,至少被视为中国在经济外交方面的重大突破。只是,人民币加入SDR并不意味着已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相关效应有待于市场检验;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取决于中国实体经济竞争力和贸易价值链提升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下一步更具现实意义的是,沪深A股加入摩根士丹利MSCI新兴市场指数,因为这将直接引致全球机构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

      从全球货币变迁史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上真正完成货币国际化并享受巨大红利的国家只有两个:英国和美国。他们也是当今世界排名前两位的金融强国。相形之下,无论是当年雄心勃勃的欧元区国家,还是曾经雄心勃勃的日本,都没能真正将本地区或本国货币打造成最顶尖层的国际货币。尽管欧元、日元在SDR的权重并不低,但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以及各国储备体系中的地位,远不及美元。日元在某些交易体系中连刷存在感的能力都没有。因此,日元国际化的教训,尤其值得人民币镜鉴。

      一国货币在全球市场中的使用偏好,主要取决于该国综合经济与金融实力,以及国际声誉机制的发育。笔者相信,随着我国在上述两方面的不断进步,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国际货币的时间窗口终将开启。而若MSCI指数纳入A股,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比重超过15%,则人民币成为21世纪上半叶全球金融变迁的最大红利将会逐步释放出来。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