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苏交科拟参建
    杭州大江东PPP项目
  • 私有化提速
    奇虎360回归A股渐明朗
  • 注册制改革循序渐进 过渡期力保平稳对接
  • 龙湖11月销售额超70亿
    创单月历史新高
  • 违法增持案获法院受理
    康达尔全力阻击“野蛮人”
  • 京东方试水新兴产业
  •  
    2015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新闻·公司
    苏交科拟参建
    杭州大江东PPP项目
    私有化提速
    奇虎360回归A股渐明朗
    注册制改革循序渐进 过渡期力保平稳对接
    龙湖11月销售额超70亿
    创单月历史新高
    违法增持案获法院受理
    康达尔全力阻击“野蛮人”
    京东方试水新兴产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注册制改革循序渐进 过渡期力保平稳对接
    2015-1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封一)

      权威人士分析,注册制改革本就是《证券法》修订草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授权方式先行实施注册制,不与《证券法》修订精神相悖。而“两年”的授权安排,也不意味着《证券法》修订完成还需两年,全国人大将按照法定程序完成对《证券法》的修订工作,而后注册制也将在新证券法中得以确立。

      五项举措为注册制护航

      证监会官方网站昨日发布的信息进一步阐明了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和总体目标,并对实施注册制之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工作进行了介绍。

      证监会提出,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总体目标是建立市场主导、责任到位、披露为本、预期明确、监管有力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

      注册制实施后,将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将注册审核的重点转至督促企业向投资者披露充分且必要的投资决策信息,不再对企业业绩与投资价值、未来发展前景等做实质判断和“背书”。

      就此,证监会将推出五项举措,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打违法违规,为实施注册制护航。具体包括:全面加强对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虚假的惩罚力度,通过责令回购股份、责令先行赔付等方式,使投资者所受经济损失获得及时补偿;

      全面完善中介机构特别是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规范和监管规则,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和责任追究,落实中介机构的勤勉尽责和信息披露把关责任;

      加大执法协作配合,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对涉嫌犯罪的违法行为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实施刑罚制裁;

      推动建立适应注册制改革要求的民事赔偿制度,保障投资者通过民事赔偿诉讼获得赔偿,让违法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

      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欺诈发行和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实施强制退市,坚决清除出市场。

      过渡期安排力求平稳对接

      过去20余年,我国股票市场的发行融资制度经历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转变,与审批、核准制相比,注册制更加符合市场化、法制化的市场建设要求,也更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升。

      为保证注册制与核准制实现平稳对接,证监会制定了过渡期安排,市场担忧的新股大规模扩容将不可见。

      证监会官网发布的信息称,注册制改革将坚持市场导向、放管结合的原则,同时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处理好改革的节奏、力度与市场可承受度的关系。

      当前除了做好注册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外,证监会将继续按照现行规定,做好新股发行审核工作,新股发行受理工作不会停止。注册制实施后,现有在审企业排队顺序不作改变,确保审核工作平稳有序过渡。

      证监会同时明确,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

      “注册时代”适用新审核主体和标准

      实施发行注册制改革,除需具备基础法律条件外,还需制定、完善包括证监会行政规章和自律组织、自律规则在内的法律实施配套制度。A股进入“注册时代”后,公开发行的审核主体、审核标准、审核机制等都将发生改变。

      证监会主席助理黄炜此前在公开场合对发行注册制的阐述,为渐行渐近的注册制改革方案明确了思路。他认为,应建立以证券交易所注册审核为基础的发行注册制度,即由证券交易所负责对发行申请依法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证监会给予注册以交易所同意注册意见为前提。

      而注册审核的重点,则在于信息披露文件的齐备性、一致性与可理解性。审核标准为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规则,由此还需要对发行上市条件作出调整,不再保留持续盈利等条件。无论是发行条件和上市条件,都须尽量客观、明确,减少自由裁量空间。

      另外,在交易所履行审核职责、承担审核责任的前提下,须对现行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机制作出调整,取消证监会的发行审核委员会,交易所内部设置上市委员会对交易所审核部门提出的审核报告进行审议。

      股票发行融资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之一,也是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明确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其确定为待实施的重要任务。

      证监会提出,注册制作为一种更为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制度,既可以较好解决发行人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问题,又可以规范监管部门职责边界,避免监管部门过度干预。

      市场人士认为,实施注册制对于进一步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取向,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各负其责的体系,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扩大资本市场包容性和覆盖面,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保护投资,便利融资,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