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中国租赁业
    步入强者恒强时代
  • 上海宝银“顶格”增持
    新华百货争夺战陷入罕见僵局
  • 给前老板送餐获重组消息 一自然人内幕交易被罚
  •  
    2015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7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新闻·公司
    中国租赁业
    步入强者恒强时代
    上海宝银“顶格”增持
    新华百货争夺战陷入罕见僵局
    给前老板送餐获重组消息 一自然人内幕交易被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租赁业
    步入强者恒强时代
    2015-1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徐晶晶 涂■中

      

      曾经高速增长的中国租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要继续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那么,路在何方?相关专家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专业化和国际化将引领中国租赁业转型升级,有质有量地做到世界前列。

      利差为主业态难以为继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1980年年初,该公司完成了中国第一笔融资租赁业务。自此,中国租赁业诞生。租赁行业自从2006年起进入高速增长期,保持着50%至70%的增长速度。中国租赁联盟在今年2月发布《2014年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3.2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52.4%。

      租赁业从2006年至今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租赁企业迅速增加,新成立企业的业务对行业增长速度的贡献远远超过了成熟租赁公司业务增量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实施的4万亿投资所产生的巨额外部需求,引发租赁业务快速增长。

      危中有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渤海租赁大股东海航资本等国内租赁巨头更胜一筹,敏感地判断出此时为极佳的国际并购时机,以历史较低的成本成功收购了时为世界第五大的集装箱租赁公司Seaco、HKAC和欧洲第一大拖车公司TIP Trailer Services。

      租赁行业与经济正相关,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未来几年租赁行业难以再保持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将下调至25%至30%。目前,相对成熟的国际租赁市场,我国租赁行业仍旧处于打资金战、拼母公司关系资源的初级阶段。租赁行业处于同质化竞争状态,绝大多数租赁企业收益仍旧主要依赖利差收益,银行系租赁企业凭借其股东支持依然令同行短期内难以望其项背。

      呼唤专业化、国际化升级模式

      纵观我国租赁公司,规模偏小、家数偏多,致命的是很多租赁公司做成了金融百货超市,产品严重同质化。而一味地降价使大多数公司经营惨淡。2014年,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对当地融资租赁公司的调查显示,其中50%的公司基本没有开展经营,25%的公司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仅有不到25%的公司业务正常。

      反观欧美国际成熟租赁市场,世界最大的船舶租赁公司马士基船舶租赁买卖公司、欧洲最大拖车公司TIP Trailer Services和世界最大的专业租赁公司Aggreko等巨头无一不是多年来专注并深耕于某一种领域,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是按百货超市模式经营的。

      作为中国第一批进入租赁行业的前辈,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刘小勇日前表示,专业化是值得我国租赁业借鉴的国际成功模式。中国租赁企业需要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为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并提供增值服务。“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未来中国租赁行业的一个蓝海就是国际化。”他分析,“目前国内市场是红海,价格战愈演愈烈;而国际化这片蓝海是与‘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高度契合的。”

      渤海租赁总经理周鸿日前表示,作为行业先行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凭借专业的团队和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去”。目前,渤海租赁境外融资成本只有3%-4%,而国内融资成本为6%左右。“独立系”的渤海租赁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已高达70%。这不仅令独立系租赁公司羡慕,而且也令银行系租赁公司和厂商系租赁公司侧目。

      曾任职于商务部欧洲司近20年,主管前苏联国别经贸事务的新疆华和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传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亚融资租赁市场广阔。中方租赁企业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租赁后续运营服务,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这样租赁公司的利润来源就不再仅是利差,还扩展到租赁后续的运营服务费用。如果租赁公司专注于某些特定行业和特定产品,独立系的租赁公司将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行业面临洗牌 强者胜出

      虽然我国租赁行业年均增速放缓,但也要客观的认识到目前国内租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仅为4%左右,而发达国家市场融资租赁业务的渗透率普遍在15-30%之间。2015年8月31日和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上述文件首次提出,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市场规模和竞争力水平要位居世界前列。

      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租赁业的野蛮发展期已近尾声,面临整合与洗牌。诸如渤海租赁等行业巨头将强者恒强是大概率事件。

      渤海租赁2011年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唯一一家租赁类A股上市公司。彼时,公司就确立了全球化发展战略。随后的5年,渤海租赁实施4次并购,先后把目前国际排名第21位HKAC、全球第六大集装箱租赁公司SeacoSRL、全球第八大集装箱公司Cronos 80%的股权纳入囊中。最近一次并购,公司拟斥资162亿元收购国际第11大飞机租赁公司Avolon 100%股权。Avolon与上市公司净资产相当,相当于再造一个渤海租赁。

      这期间,配合上述并购,渤海租赁完成多次再融资,累计融资70亿元。渤海租赁国际并购与再融资的配合令厂商系、独立系同行望尘莫及。2013年末,渤海租赁发起设立了拥有外债指标的横琴国际融资租赁公司。自此,渤海租赁形成集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外资租赁、经营租赁为一体的综合性租赁产业集团,在国内尚属少数。

      在未来发展上,渤海租赁明确将深耕航空、船舶、集装箱、基础设施、汽车、医疗六大板块细分市场。目前,渤海租赁通过并购,已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租赁商。渤海租赁表示将在其他板块择机复制这一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租赁非常重视风险控制这一租赁业的生命线,公司风控部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完善风险管控模式,设立了6道防线,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确保不碰触红线。截至目前,渤海租赁不良资产率约为0.3%;而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金融租赁业不良资产率上升为0.77%。

      当然,渤海租赁并不完全拼母公司资源,而是非常注重股东资源。在设立子公司的时候不选择全资形式,渤海租赁都会以参、控股的方式吸纳新的股东。这些股东有很多资源,甚至会反过来支持渤海租赁,从而避免其经营的单一化。

      依托国家政策,通过一系列并购项目,渤海租赁成功搭建了横跨境内外的集成租赁平台,在飞机、船舶、基础设施、大型设备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实现了公司的飞速发展。2011年,公司借壳上市之初,营业收入仅为10.69亿元,实现净利润3.67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在9.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