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普京政治经济学的
    三个面相
  • 披沙录
  • 技术至上时代,微信的风光能持续多久
  •  
    2015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书评
    普京政治经济学的
    三个面相
    披沙录
    技术至上时代,微信的风光能持续多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普京政治经济学的
    三个面相
    2015-1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普京政治经济学》
      关雪凌 张猛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出版

      ——读《普京政治经济学》

      ⊙胡飞雪

      

      大约近400百年来的中俄利害关系越来越紧密、复杂,并决定、影响着中国国运的兴衰消长和国人的福祸荣辱,今日之中国人欲要形成清晰、完整并具战略前瞻性的世界观,正确理解、深刻认识这个过去曾敌曾友的北邻大国当是题中应有之义。写俄罗斯的书很多,写普京的书也很多,其中有些是急就章速成品,不足观;但这本《普京政治经济学》,作者关雪凌、张猛是专门研究俄、长期跟踪普京的专家,两人在本书中对普京政治经济学的梳理、理解和评价,不论是真知灼见,还是偏颇的可能会引起人们误会的对普京作为的肯定,都值得关注俄走势和中国未来的人们深长思之。

      普京的民意支持率一直在高位,西方却将他妖魔化。那么普京政治经济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作者指出,理解普京强国理念有两条线索,换言之,有两个人的实践和理念可以帮助今人理解普京政治经济学,一是沙俄末期的改革家彼得·斯托雷平(1862—1911)。斯托雷平有一句豪言壮语,“给国家20年的稳定,国内加上国外的,您将认不出今天的俄罗斯”,从普京多年执政的很多迹象可以看出,斯托雷平是普京的政治偶像或精神导师。斯托雷平的改革强国之策,要走的是“中间道路”,他既反对固守农奴土地制度不变,也反对全盘西化和革命性的激进变革,正如他一再强调的,他的“中间道路”是为了在改革过程中弥合俄国社会日益加深的分歧,聚拢更多的社会力量,最终巩固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这种“统一”不仅是法律、政治和经济制度上的,更是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斯托雷平曾说:对列强环伺的俄罗斯来说,只能选择做自己,做大国,这是俄罗斯维护自身统一和完整的唯一现实的出路。在国家理念中,斯托雷平特别强调,要力求摆脱以往牺牲一方面发展或部分群体利益去寻求国家快速发展的模式。在保护个人利益上,斯托雷平认为国家不仅应当,并且其天职就是帮助个人有意识地、创造性挖掘自己的潜能,将个人利益和“共同幸福”融合在一起。

      学者回过头来看,斯托雷平的这些改革理念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在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的“谁是最伟大的俄罗斯人”评选活动中,斯托雷平仅次于古代的抗击外敌的英雄将帅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而位居第二,声望盖过了彼得大帝、普希金。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俄罗斯的社会心理和情绪。

      第二个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1527)。马基雅维利推崇国家利益这一高尚的目的,并认为为此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为此,马氏及其理论的声誉几百年来始终毁誉参半。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认为,军队和法律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因而国家领导人也应精通军事;国家领导人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不应受任何个人道德准则和情感的束缚,而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但又不能把目的说出来,允许“外示仁慈,内怀奸诈”;为实现国家利益,国君可以和国内的利益集团(当时是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明智之君宁蒙吝啬之讥而不求慷慨之誉。马基雅维利主义是简洁明了的,但马基雅维利本人却并不擅长他在著述中所推荐的诡诈之术。就因普京在政治理论上偏重马氏的这一面,国内外对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

      通观《普京政治经济学》,普京政治经济学至少有三个面相,一是对国内大多数民众,普京政治经济学是普惠的,像个慈母。在前苏联崩盘、叶利钦执政时代,俄经济生产率跌落一半,物价普涨,俄民众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而在普京总统、总理、总统任期内,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门槛,约为1.4万美元,并且连续十年实现了居民收入的增速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被联合国称为“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这是普京民意支持率长期保持在高位的主要原因。二是对国内外敌对势力,普京政治经济学是强硬的,毫不退让的。叶利钦当年也打过车臣战争,但不成功,而普京打车臣战争,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打击分离主义,却是稳准狠,因而相当成功。普京打击国内经济寡头出手也很狠,标志性动作就是关押“石油沙皇”霍多尔科斯基,公布的罪名是商业诈骗、偷漏税款、谋杀以及侵占国家资产等。公布的罪名足以关押人,又何以引起西方的口诛笔伐呢?因为还有没有公布的原因,即霍多尔科斯基及其公司与美国人关系密切。霍氏有计划把公司股份卖给美国人。这才是要害关键所在。三是对外部商业投资者,普京政治经济学是理性而务实的,也是弹性的。普京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保护国内企业,避免跨国公司控制俄罗斯任何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但又不完全排斥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他不把吸引外资当成目的,而只是当成手段,而这种手段也需要合适的方式方法,同时保持高度警惕。普京在对待跨国公司上并不与西方宣扬的那套如自由贸易、比较优势等理念接轨,而是与西方真实做的那一套接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西方伙伴也是这样做的。”正如韩裔英国经济学家张夏准所言:不要听发达国家怎么说,而要学习发达国家怎么做。

      准确地描述、恰当地理解事实是第一位,而对事实的价值评判是第二位。我们传统的著书立说者有个无法令人恭维的偏向,即写某某人,往往主要是写这个人好的一面,而对这个人的其他侧面,或一笔带过,或蜻蜓点水,不愿过多着墨,而鲜有鲁迅那般把传主阿Q放在大庭广众眼前对之深度解剖。本书是写普京多种出版物中较好的一本,但其不足也恰在这里,对普京的成就肯定多,对普京的失误着墨少。其实普京的失误也是很明显的,俄罗斯远东地区领土面积占俄全国的36%,而人口仅占4.5%,俄罗斯早该着手开发远东,但因普京对国外资本警惕过度,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彰,以至于在乌克兰危机冲击下才病急求医,开始在远东真抓实干,甚至宣布向外来投资者免费赠送土地。普京的失误也是普京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的分析太过于薄弱,普京政治经济学的光谱也就不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