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解决出路 多维投资思路
⊙张崎
9月以来B股市场日趋活跃,深市B指涨幅近30%,沪市B指最大涨幅近40%,相当一批股票阶段涨幅超过50%。从走势看,沪深B指均为稳步推升走势,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新开户数量也显著增加。近期随着新城B转A完成,部分纯B股快速冲高,也有部分个股获利回吐明显。B股究竟是一席丰盛大餐,抑或已是食客们风卷残云后的残羹冷炙?
解决B股问题的较好路径
2012年以来,伴随着监管部门的表态和默许,沉寂许久的B股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动向,虽然都是独立的个案,但如果将其串联起来,长期深陷窘迫的B股市场解决路线图似乎逐渐清晰。
B股上市公司已经实施、公布或处于停牌酝酿的方案主要有三大类:1)上市公司回购注销B股股份,如长安、鲁泰、南玻等;2)B股转H股方案,如中集、万科、丽珠等;3)B股转A股方案,如已经实施的浙能控股吸收合并东电、新城控股吸收合并新城地产,以及正在实施阶段的城投控股吸收合并阳晨并分立环保业务、招商局蛇口吸收合并招商地产等案例。
上市公司回购B股,主要目的是增强公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促使公司价值回归到合理水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笔者认为这只能减少B股的规模,并无助于解决公司的B股问题。
对于B转H的情况,虽然在制度和操作层面已有多起成功案例,但内地和香港股市存在较大差异,且估值较低,很多B股个人投资者往往都反对这个方案,但势单力薄,并无力阻止方案的通过。笔者认为,只有少数符合国际投资者偏好的大公司最终能实现B转H,但如果该企业已经是A+B企业,融资意愿不强烈,则未必会轻易去港股上市。因此,B股转H股方案并不足以成为解决B股问题的最佳路径,而中小投资者的反对很可能让相当多的公司望而却步,近期笔者在与很多B股公司的交流中就有这种感受。
大股东吸收合并B股公司并实现在A股整体上市的方案,已有多起成功案例,这种并购形式的关键是确定发行与换股价格、换股比例、换股方式、换股数量等。换股吸收合并方式不必通过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来购买被合并方的全部资产和股份, 可以避免吸收合并过程中大量的现金流出,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该方案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不失为B股问题较好的解决路径,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案有多重前提,主要包括:1)大股东非单纯控股实体;2)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关系;3)大股东自身符合上市条件;4)吸收合并行为不能损害原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B股公司都适合采用这种办法。
未来面临各种投资机遇
由于B股市场不再有新股发行,再融资也已经停顿多年,且随着B股回购、B转A、B转H以及部分亏损股退市,市场容量日趋减少。另一方面,近年美元走强,越来越多的境内人选择资产的多样化,保留部分美元,而B股是很不错的美元投资标的,深市B股以港元标价,但港币与美元是联系汇率机制,近年汇率坚挺,同样也吸引不少境内投资者购汇投资。这样,股票供给逐步减少而资金流入增加,对该市场估值提升有较大助益。
近期新城控股吸收合并新城地产并在A股上市,这是继2013年浙能控股吸收合并东南电力并在A股上市之后的第二个“B转A”案例。对于新城的创业者和广大股东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对其他B股投资者来说也颇受鼓舞,很多“纯B股”在买盘追捧下持续走强。
未来B股市场仍面临各种投资机遇,投资者宜尽可能选择那些盈利有增长空间、分红收益率较高、估值较低的品种,兼顾AB股差价因素,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中线持有。同时投资者也要注意市场的风险,历史上看B股短期大涨后也容易出现快速回落,随后陷入长期低迷,高位接盘的投资者一套就是多年。
此外,优质B股企业相对较少,很多股票看似A、B股差价巨大,但不一定是B股便宜,而是A股太贵。股本大小的差异和A、B股投资者偏好的不同也导致两者存在价格差异,这种差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