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在2016年将呈现何种面貌?又将被寄予什么样的期待?在昨日举行的2015上海国资高峰论坛上,各界人士对下一阶段的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热议。“目前多个部门共同介入国企改革格局已经形成,如何协调是下一步工作的难点。对地方政府来说,如果改革方向和步调能够统一,步子就可能迈得越大,这也是对上海国资改革的期望所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邵宁在会上表示。
“2016年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新起点。”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林益彬认为,一方面,2016年系“十三五”开局之年,对上海而言,到“十三五”期末,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要基本完成;另一方面,从2013年开始,各地方政府开始陆续出台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方案,国资国企改革的“上半场”基本结束。以2015年9月中旬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2号文)的发布为“分水岭”,在这之前,地方的国资国企改革基本按照各地方的考虑推进,在这之后,则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地方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也将会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还是要有充分的估计和认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之间存在差异,地方国资之间,不同省市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改革总体设计、系统推进的同时,如何结合地方的实际,发挥地方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实践,尊重基层和群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如何结合起来,把改革的目标任务贯彻落实也是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也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林益彬称。
邵宁在对22号文解读时亦指出,总体来说,指导意见坚持了正确改革方向,具体改革措施基本可行,想要推进改革的地方和部门都可以找到依据。但他同时表示,“目前多个部门共同介入国企改革的格局已经形成,不同部门想法和价值取向差别很大,这些部门如何协调是下一步工作难点。这是从中央层面的感觉。就地方而言,如果某个地区的领导对改革认识高度一致,各个部门协调得好,改革方向和步调能够统一,能够创造出改革的良好环境,改革的步伐就可能迈得比较大。这也是我们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期望所在。”
在上述背景下,国资国企未来将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完成这一场改革,备受关注。海通证券副总裁裴长江指出,资本市场能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定价机制;为资产整合、股权优化提供高效交易流转平台;为混改提供多样化融资工具;为国资改革运营提供有效的监督等特点,都意味着其在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
“最近安邦频繁在二级市场举牌,宝万之争更是抢眼,其中我们看到了资本的任性,但是我们发现里面国有投资身影的缺位。”上实投资(上海)公司董事长周道洪如此感叹。他认为,这种“集体缺席”正是国有企业需要思考之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资本市场上,任何领先的地位都有可能被资本所“颠覆”。“国资国企应该要去破解这个局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包括坚持市场化运作、坚持基金化运作、国有资本要致力成为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面向证券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