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天下
  • 9:时事·海外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基金
    建仓凶猛 新基金现身“十大流通股东”
    首只高校概念基金下周一发行
    华安中小盘将限量集中申购
    建信优化配置下周一暂停申购
    兴业全球视野七个月跻身“两元基金”
    《基金投资者教育手册》连载(十七)
    900亿巨资求购上投摩根新基金
    “南稳贰号”配售比例为26.11%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900亿巨资求购上投摩根新基金
    2007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众多民间资金涌向基金市场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周宏

      

      仅仅一天,新基金的申购规模和配售比例两项纪录同时被刷新。

      来自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信息,该公司昨日开始发行的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在发行第一天就获得了近900亿元的申购意向。创下新基金发行中获得申购资金规模的最高纪录。此前的最高纪录是去年发行嘉实策略基金,当时的申购纪录是419亿。

      天量申购同时也使得新基金的配售比例突破新低。由于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采取的是100亿限额的比例配售机制,900亿的申购资金最后的实际获配比例预计在10%左右。这个纪录将前一天刚刚创下的南方稳健贰号基金约26%的配售比例再度打破。

      上投摩根内需动力今日同时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公告,宣布该基金的募集已于昨日结束。公告显示,内需动力基金此次的募集限额是100亿,超过100亿元则采取比例配售的方式对募集期内已接受的有效认购申请进行部分确认,不予确认的认购款项退还投资者。

      对于100亿规模基金的后续运作,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王鸿嫔表示,公司对于内需动力的管理运作非常有信心,整个研究团队将会再次合作发挥强大的研究实力,为新基金的投资管理提供支持。而对于客户未成交的认购金额,上投摩根建议客户进行平衡配置,分散投资风险。

      王鸿嫔还提醒投资人,在关注新基金同时,可以同样关注老基金。基金投资没有新、老之分,只要您做好基金投资前的必要准备,认真了解基金公司、产品特征与绩效表现等,也可以挑选到好的基金产品,来满足自己的理财需求。

      “基金投资是有风险的。任何投资收益和风险呈正相关,基金也不例外。投资人在选择基金产品的时候,更多应去关注适合自己风险收益水平的投资标的,去承担自己可以承担的风险。在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建议投资人建立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构造均衡性配置。”王鸿嫔说。

      基金热凸显三个“不均衡”

      □周宏

      

      新基金的发行募集达到了1天900亿的规模,固然是投资者之喜、行业之喜。对于一贯偏爱自己动手的个人投资者来说,申购新基金,让专家来理财,显然是一个理念上的进步。

      但也不能忽视,普通大众开始苏醒的巨大投资要求,使得目前基金市场上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和“不均衡”状态愈发明显,如不加以解决势必成为限制整个基金业发展的“短板”。

      最为明显的问题是,投资者快速增长的需求和实际具备的基金投资常识的极大不匹配。从目前来看,每个新基金至少带来20万个投资者,而其中有大量第一次投资基金的“新人”。他们对于基金的投资产品、基金管理公司背景甚至自己的投资需求都不甚了解,就抱着一腔热情入场了,其投资远景和心理承受能力实在令人担心。这类投资者很有可能发生实际投资组合和个人风险收益偏好的”错配”,并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

      第二,基金发行渠道的专业水平和市场发展速度的不匹配。虽然在经历了多次基金发行之后,一线基金销售渠道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不可否认,其中相当数量的一线销售人员还是存在不少投资理念的“误区”乃至个人利益的驱动。行业公认的不理性现象———1元面值的新基金比老基金旺销,除了个人投资者天然的“面值偏好”外,部分销售渠道的有意误导也是常见现象。另外,伴随着基金的热销,在一线销售网点中发生的不合规的事件也开始增多。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第三,也是最基本的,普通大众日益增长的投资需要和证券市场内可投资标的短缺存在明显的“不均衡”。从目前看,投资者可以一天之内拿出近1000亿资金来追捧喜爱的基金,但又有哪家基金管理公司敢出手接下这个基金,并保证它的业绩表现。即便这样的基金成立,又如何在证券市场内运作?目前市场相对有限的投资标的,面对由个人投资意识苏醒而流入的千亿计的资金,基金业短期内无法满足,证券市场也无法有效容纳。

      因此,加大投资者教育的普及程度,加大一线销售渠道的监管力度,加快优质投资资产的上市速度,是目前整个行业发展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关系着基金业的长远发展和持有人利益的根本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