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地产投资
    楼市现阵痛 “降价风”恐难破交易僵局
    “限外”越收越紧
    外资静候楼市下跌
    逾六成受访者
    认定开发商会“跟风”降价
    自住房与小户型支撑楼市
    ■投资风向
    海外物业掘金国内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楼市现阵痛 “降价风”恐难破交易僵局
    2008年09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和裕
      开发商现在已经明白——“暗降”不如“明降”,“微降”不如“大降”。从购房者的实际反应来看,后者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显然高于前者。然而,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楼市信心能否挽回,难度不小。

      ⊙本报记者 李和裕

      

      楼价“跌跌不休”

      以近期成为降价风暴中心的上海为例,受到成交量持续低迷、“地王”遭遇退地风波、市场预期空前下降等种种因素影响,7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一下子从6月16988元/平方米的今年以来最高位,降至与3月价格水平相仿的12824元/平方米,32.47%的跌幅创下了今年来最大。

      业内认为,价格下调正是受到楼市内“降价风”的影响。“与此前降价楼盘多集中在外围区域且以中小开发商为主的情形相比,从7月开始,万科、金地、大华等主流开发商纷纷放低身价,虽然8月的成交均价略有回升,但8月底以来这些开发商的降价措施更加大张旗鼓,所以,有人预计在8月之后整个楼市可能迎来新一轮的价格调整。”新聚仁机构的分析师称。

      楼市“价格战”白热化的趋势已经日渐明显。有开发商内部“横向”的扩散,如万科近期相继在上海、杭州、南京的楼盘进行集中优惠促销;也有开发商之间“纵向”的竞争,如万科的“先下手为强”使得其他开发商感到无法独善其身,大华等其他开发商也开始在上海高举降价大旗,而恒大地产则宣布,旗下11个城市的13个楼盘在中秋国庆期间额外8.5折销售。

      即便SOHO中国以抵消原材料成本上升为由从本月起平均提价5%,但其实仍能按付款方式给予折扣优惠,潘石屹“此类打折不等于降价”的表态招来一片质疑声。

      而业内还在担心,主流楼盘的集中降价势必影响到周边其他楼盘的价格,一旦松动,进而还可能导致二手房市场的降价。

      

      “金九”开局低迷

      业内对于降价难挽楼市颓势的预计并非没有道理。虽然已经步入“金九银十”,开发商也以降价的实际行动表达出了他们对于传统旺季的热切期待,但是,降价并没有改变市场的观望情绪,甚至有所加剧。

      再以上海为例,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9月第一周,上海商品住宅的供应量环比大幅增加了60%,达31.33万平方米,但成交量却创出了近18周来的新低,仅10.94万平方米,环比下滑34%。这使得开发商近期积极的推盘攻势显得“功亏一篑”。

      不过,业内仍对激活需求抱有一丝希望。“对今年的楼市来说,‘金九银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地震,购房者对于楼市的关注度空前降低,一度导致了‘五一’黄金周成交惨淡。而随着第二个传统供销旺季的到来,势必直接关系到今年整个楼市的发展趋向。”新聚仁机构的分析师表示,“从年初的观望僵持,到年中的小幅微降,再到目前的普遍跌价,开发商的价格底线正在一步步被逼近。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望打破一点僵局,成交量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升。”

      

      等待“降价效应”

      对于开发商的降价行动,业内也从不置可否变得愈加认可起来。

      一方面,“价格战”中降价开发商的促销战绩良好,如万科,上海促销头两天,购房者共认购176套房源,销售金额2.68亿元;杭州促销头两天,购房者共认购245套房源,销售金额达2.13亿元。恒大全国促销首个楼盘沈阳恒大城首日实现销售额4.3亿元等。

      另一方面,对于开发商尤其是大开发商的“生猛”降价,业内人士认为,毕竟搅活了死气沉沉的楼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如何卖房这件事上,最简单的结果就是看成交量,能有效刺激需求、回笼资金的营销策略才是好策略。更何况,降价对买卖双方皆有益。”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认为。

      他甚至指出,目前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东部城市楼市下行的迹象非常明显,整体上处于市场调整的第二个阶段——成交量大幅萎缩,实质性降价刚刚开始;而基于楼市中期调整不可避免,部分东部大城市房价泡沫理应挤掉,尽快迎来楼市下行的第三个阶段——价跌量升。“这对各方都有利。整体而言,东部城市的降价幅度应高于中西部城市,才能取得较好的促销效果,聪明的开发商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促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