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9 2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产业·公司
    煤企合同未签先供货 电企库存尚足
    专家:五大电企借进口煤“逼宫”难以奏效
    石化产业振兴规划最快本月出台 炼油和化肥将是扶持重点
    青岛港加速
    前湾四期工程建设
    广东去年纺织服装出口额下降18.7%
    国泰港龙再降燃油附加费
    去年国际航空货运量跌4%
    BDI重上千点 未来走势需看钢价脸色
    亚太航空公司纷纷削减航班
    全球主要石油巨头去年四季度业绩频报滑坡
    力拓证实与中铝公司洽谈融资事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五大电企借进口煤“逼宫”难以奏效
    2009年02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祥明
      ⊙本报记者 于祥明

      

      在国内煤炭企业限产保价之下,五大电企欲撇开国内煤市转而全球大采购,逼迫煤企在价格上让步。对此,煤炭专家指出,国际煤炭市场供应能力仅为国内的2%左右,难成气候,国内煤电僵局仍要靠双方妥协来化解。

      “价格倒挂,特别是南方港口地区国内外煤炭差价近百元,使得目前低价进口煤炭成为影响煤炭合同价的第三方力量,而且有消息称五大电企撇开国内煤市全球大采购,逼迫煤企让步。”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这一态势有扩大的可能性。

      但是,一些煤炭专家却对进口煤搅局能力不以为然。“中国电力企业离开国内煤炭市场供应将不可能生存,五大电企想撇开国内煤市必将成为空谈。”煤炭市场网研究员李朝林直言。

      他进一步指出,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2008年世界煤炭贸易总量大约在9亿吨,这意味着“就是国际市场的电煤全部供应中国,也不足中国电煤消耗量的一半”。

      此前记者获悉,日本电力企业(包括东京电力公司等)与澳洲煤炭公司签署了续约一个月合同,即1月份煤炭合同,价格稳定在70美元/吨-80美元/吨(离岸价),远低于国内煤炭价格,由此海外煤企有意“抢滩”中国市场。

      记者注意到,受市场需求拉动影响,春节期间主要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煤炭价格曾一度反弹至88美元/吨,但加上6美元/吨左右的运费,这一价格仍较国内南方港口(如广州港6000大卡优混煤710元/吨)煤价低50元/吨左右。

      “海外煤炭能进入中国的唯一优势就是价格,目前价格倒挂,恰恰给越南、印尼、澳大利亚,甚至于俄罗斯、美国等海外煤炭企业可乘之机。”煤炭资深专家、北京长贸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腾说。

      据分析,由于国际市场煤炭资源有限,国际煤炭市场供应能力微不足道,仅为国内市场供应能力2%左右,约500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