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货币政策动态微调难改流动性充裕格局
    信贷投向
    比信贷增量更为重要
    消费热点转型升级为需求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政策动态微调难改流动性充裕格局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正彦
      央行最近提出的货币信贷增长由“合理”微调至“适度”,以及银监会不断强调对银行贷款风险的提示,这并不意味着下半年货币信贷将有所收缩。下半年,央行维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体现,仍然是要保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但是,央行不需要像上半年那样依靠投放大量新的货币来维持稳定性。只要央行在下半年不收缩已有的市场流动性,那么市场流动性仍将十分充裕。

      ⊙潘正彦

      

      从近期央行透露的相关信息来看,下半年货币政策或许会有所变化。例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市场人士就此认为,从此前一直强调的“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变成现在的“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由“合理”微调至“适度”,似乎意味着货币信贷将有所收缩,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明确信号。

      与此同时,银监会从对银行业监管的角度更是多次重申对上半年银行业大量贷款的忧虑。其中,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更是多次发表意见。在最近召开的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刘明康再次强调,贷款高速投放积聚的风险隐患在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的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粗放经营的倾向有所抬头。他提醒说,当前要特别防范项目资本金不实或不足风险、票据融资风险、贷款集中度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等新的风险点。

      显然,无论从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职责,还是银监会对银行业监管的职责,下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如何实施确实十分重要和关键。而保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仍然是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要体现,但并不需要央行继续依靠像上半年一样大量投放新的货币实现这种稳定。

      首先,央行上半年大量投放的货币本身仍然可以使得下半年的市场保持充裕的流动性。

      第一,上半年大量投放的货币本身就是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的保证——只要央行不收缩。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到了7.37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4.92万亿元,多增近两倍。货币信贷增速更是创下10多年来新纪录。这些直接结果就是为市场流动性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这一点看,只要央行下半年对已有市场流动性不收缩,市场流动性仍将十分充裕。

      第二,货币流动性在不同领域的分布并不根本改变市场流动性充裕的事实。虽然上半年7万亿的新增贷款大大超过经济运行中增长的货币需求,引起很多贷款是否进入实体经济的争论,以及可能带来其他负面效应的担心。但是,流动性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均衡的分布并不改变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实质。因为,从资本或资金的本性看,无论流向实体经济还是流向实体经济都是由其资本偏好决定的。虽然对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央行还是有必要进行干预。但是,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总体把握还是不能“张冠李戴”。也就是说,央行应对市场总体流动性的分布与流向要有独立的判断。

      第三,上半年大量投放的货币还是进入了实体经济,虽然同样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但并不根本改变实体经济也流动性充裕的事实。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实际上就是选择了“双松”政策。在财政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支出;在金融方面,扩大信贷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最终都“汇集”到了信贷扩张。2008年下半年以来,信贷扩张政策不断加码,导致了今年上半年7万亿的天量信贷。但是,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GDP大幅回升主要来自于内需拉动。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显然,从上半年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分析,否认信贷对投资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不合理的。

      其次,央行下半年仍然会继续保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一,央行应该会通过货币政策努力释放已有的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根据中国近几十年经济与信贷增长的简单的数量关系,今年上半年7.3万亿的信贷增长与小于8%的经济增长率反映高速的信贷增长率并没有带来“完全”的经济拉动效应。其中,除了所谓的信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之外,即使流入实体经济的也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其中典型的就是上半年企业存款的异常增加。今年上半年,企业存款增加52934亿元,同比多增37665亿元。由于上半年大部分企业利润增长率是下降的、甚至是负增长,因此企业存款的大幅度增加显然是很不合理。其中显然不乏银行信贷资金的“转存”。而且,不管是企业还是银行的原因导致的这种企业存款增加,都没有真正全部进入实体经济。如果这些企业存款在下半年甚至后期真正进入市场,就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实体经济及经济增长会产生新的拉动效应。因此,央行应该会通过货币政策努力释放已有的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

      第二,根据以往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规律,下半年货币信贷投放仍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同时,又有必要的调整和充实,既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又保持市场的流动性。除了上述信贷资金的释放外,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还可能包括对各个银行间信贷投放的不平衡、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信贷投放的不平衡、行业之间投放的不平衡、地区之间信贷投放的不平衡进行调整。这种结构性调整是属于温和调整、必要的调整。这种调整并不改变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同时又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逐步恢复的情况下,中国可能再次成为国际资本新的理想投资地。今年第二季度外汇储备的再次回升,突破2万亿美元,反映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在加快。由此,又会导致货币供应的增长,市场的流动性将会增加。货币政策收放的不断调整又成为必要。

      因此,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信贷规模的支持下,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科学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和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下半年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仍然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