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年终报道·公司
  • 5:年终报道·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圆桌
  • 12:广告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路演回放
  • 16:专版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研究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2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化解全球信任难题的五个办法
    如何把握收放:明年中国经济最大悬念
    哥本哈根对非洲是灾难
    对明年个税调整的殷切期盼
    事与愿违
    中国金融改革有条特殊路径
    英国勉强保住金融优势
    欧洲的全球角色在上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何把握收放:明年中国经济最大悬念
    2009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管清友
      接连出现的迪拜世界事件、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表明,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或许有可能再爆发一场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规模的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明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因此将更为复杂。房价的调整,乃至消除泡沫需要严厉的紧缩政策,但过度紧缩会抑制经济复苏,而温和的手段又很难控制通胀。两者之间火候怎么控制,煞费思量。

      管清友

      当前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判断经济形势的难度。

      在迪拜世界事件、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出现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已过去,但现在看来金融市场仍然很脆弱,危机并没有结束。12月以来,美元大幅走高,与主权债务危机有很大关系。目前欧元区国家财政状况普遍较差,而西班牙、墨西哥、委内瑞拉、乌克兰等国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希腊”。如果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恶化,美元将再次成为金融市场的避风港,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国必须密切注意资本流动,加强监管,避免因资本大进大出给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美国要实现“再工业化”,主要发达国家要解决国内失业问题,因此,这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可避免,其中大部分会针对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突破百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看来,贸易保护主义还会加剧,这使得中国经济从“向外”到“向内”的转变成为趋势。也正好给中国提供了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契机。大规模的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要通过限制落后产能、刺激有效需求来解决(石化产业目前是唯一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但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显现)。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收入分配的调整,不调整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很难实现。

      据相关媒体12月25日的报道,亚洲两大新兴经济体——越南和印度,均宣布出现了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越南国家统计总局称,因米价高涨,推高了食品成本,越南消费价格指数本月同比上升了6.52%。这一通胀率为今年4月以来最高。同时,越南经济加速升温,也推动了国内消费需求。12月越南的通胀率在11月4.35%的基础上继续爬升,且为连续4个月上升。印度也宣布,由于土豆和蔬菜价格上涨(土豆同比涨价2倍以上,蔬菜涨价37.9%),印度食品批发价格指数已达到近11年来的最高点。

      按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国家(如美国)爆发危机,外围国家很难避免爆发危机。若依照这样的推论,一种比较悲观的情景是,金融危机在美国(资产泡沫破裂、金融系统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危机)依次爆发。如此,或许有可能再爆发一场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规模的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对此,笔者以为,我们宁可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一些。

      由此观之,明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将更为复杂。据历史观察,在前两轮宏观经济周期中,经济高增长带来CPI大幅攀升,经济下滑导致CPI更急剧下滑,两者波谷在同一年出现。而经济敏感商品的期货价格指数CRB与PPI变动高度相关,且CRB指数领先于中国PPI的变动,这反映了中国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商品市场的影响。从货币指标与通胀指标的比照看,M1领先CPI指标6个月,M2不明显。从MI与CPI的历史关系来观察,明年的CPI增幅可能会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与许多经济学家的判断一致,温和上涨,约3%左右;第二种,增幅继续维持低位或负增长(1%以及以下),这似乎不太可能;第三种,鉴于目前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明年CPI增速可能会加速上涨(超过3%,甚至更高)。货币管理当局要管住通胀,必须要打好提前量,并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

      观察通胀,只看CPI增幅显然有失公允。如果从资产价格角度观察通胀,通胀早已存在。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货币会追逐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商品,金融市场上的大宗商品、房地产等都是投资者的重要投资标的物。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而言,买房是投资的首选,但房价上涨带来了货币贬值效应,并远远超过CPI上升对他们的影响。国家启动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未能走出低谷,就与高房价有很大关系。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经济刺激计划的受益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自去年中旬下滑后借助经济刺激计划的“东风”迅速反弹。同期,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增速也出现较大反弹,但销售面积增速远远大于新开工面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年初以后国内房价迅速攀升。本来,国内房价增速已随着中国经济的调整而下降。在2007年末到2009年初的一年多时间里,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都出现了下降,但销售面积的下降大大高于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面积增速下降,房价也出现了下滑迹象。因此,经济刺激计划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轨迹。未来房价的走势将取决于上述三个指标的走势以及国内外的货币环境。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是希望通过房地产行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但同时又不希望房价涨幅过高,引发社会矛盾。现行土地所有制导致政府成为土地的唯一供给方,土地财政又导致地方政府严重依赖房地产行业。在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房价上涨就不可避免。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近期,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针对土地出让金作出规定“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但是,这一规定会导致一批资金实力不强的小开发商无地可拿,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开发商获得土地的成本降低,进而造成住房用地集中在大型开发商手中。这种结果必然造成住房投资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房价过快上涨仍难以被遏制。

      房价的调整,乃至消除泡沫需要严厉的紧缩政策,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过度紧缩会引起经济下滑,抑制经济复苏,而温和的手段又很难控制通胀。两者之间的火候怎么把握?这是明年中国经济的最大悬念。

      (作者系宏观经济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