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特别报道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理财一周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三套房停贷“逼空”投资客 “擦边球”操作几无空间
  • 人民币产品
    在港获投资者热捧
  • 汛期来临投保家财险避损失
  • 银信合作“新规”出鞘 银行理财产品或现创新
  • “中国股民切忌赌徒心态”
  •  
    2010年8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理财一周
    三套房停贷“逼空”投资客 “擦边球”操作几无空间
    人民币产品
    在港获投资者热捧
    汛期来临投保家财险避损失
    银信合作“新规”出鞘 银行理财产品或现创新
    “中国股民切忌赌徒心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信合作“新规”出鞘 银行理财产品或现创新
    2010-08-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王媛 ○编辑 金苹苹

      ⊙见习记者 王媛 ○编辑 金苹苹

      

      日前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或将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一场不小的“变革”。业内人士分析,新规的出台,不仅会助力债市上涨,也或令商业银行重新调整理财产品结构,加大银行理财产品新品的研发,丰富银行理财产品线。

      

      “新规”激发新产品开发

      长期以来,银信合作产品、以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打”。业内人士分析,银信合作业务被规范后,中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线或将更丰富,并会侧面推动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创新。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理财师李吉对记者表示,银信合作业务被规范后,“大量银信合作产品不能做或少做后,肯定会激发其他的创新产品。”而兴业银行南京分行理财师许剑鸣也表示,以往占“大头”的信托类理财产品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不少人担心今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将大为减少,不少银行眼下都在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

      而对于固定收益类理财新产品的开发方向,李吉认为,未来商业银行或会开发新的品种,比如通过质押式回购的杠杆操作,套期保值、ETF套利交易、股指期货套利等产品可能都会纳入到新产品的投资标的之中。李吉指出,目前国内银行开展此类新产品研发的较少,而银信合作业务被规范之后,之前不大涉及的投资标的也会考虑。“未来不排除开发一些风险层级比较丰富的理财产品”。

      但高风险也伴随着高收益。对于创新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未来要达到如之前信托类理财产品那么高的收益率,产品风险也会加大。以做质押式回购杠杆交易为例,其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利率的上涨。而债券市场当中的一些低评级、高风险的企业债如果被纳入投资标的,在提高收益率的同时,其风险也会增强。

      

      短期产品需求继续加大

      虽然部分银行对相关产品的开发早有准备,但短期来看,由银信合作“新规”带来的市场影响,对于一年期以内产品的需求未来或将继续加大。李吉指出,“即使银信合作产品以前在做的,大部分也是1年以内的产品。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的短期投资需求,未来市场上1年期以上的产品不会很多。即使有长的项目,也会被分割成1年以下的产品。”根据用益信托的统计,上半年银信理财产品发行量约在2.9万亿元左右,而产品的平均期限由年初的161天下将到6月份的146天。

      此外,也有银行理财师指出,银信合作新规的出台也将影响到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的下降。由于近年房地产项目收益率较高,所以此前的银信合作产品很多是以地产融资信托计划为标的,“这部分比例缩小的话,对于银行发行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是有明显影响的。如果转表内的话,涉及到计提拨备。因此这种产品的数量将会大为减少。”据这位理财师介绍,今年以来,这类产品的最高年化收益率大约在3.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今年7月银信合作业务被规范以来,一些券商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受到了追捧。某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券商近期发行的一只年化收益率为4.1%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最近发行火爆。“这只半年就可赎回,以前没人要,现在突然火了,主要是信托机构购买的较多。”她同时指出,市场上只有长期的企业债能达到5%左右的收益率,一些投资标的为债券和可转债并与股市挂钩的产品可能在未来更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