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聚焦2010年上市公司三季报
  • 3:聚焦2010年上市公司三季报
  • 4:要闻
  • 5:信息披露
  • 6:焦点
  • 7:产经新闻
  • 8:财经海外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车产业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机构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日美宽松政策亦步亦趋 “缩水”预期挫伤日股
  • 东盟首脑齐聚越南 力促建成共同体
  • 美联储 靠“放火”来“救火”?
  • ■环球速递
  • G20兑现承诺能力有限 汇率博弈恐将长期化
  • 新西兰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  
    2010年10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财经海外
    日美宽松政策亦步亦趋 “缩水”预期挫伤日股
    东盟首脑齐聚越南 力促建成共同体
    美联储 靠“放火”来“救火”?
    ■环球速递
    G20兑现承诺能力有限 汇率博弈恐将长期化
    新西兰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环球速递
    2010-10-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环球速递

      韩国LG电子四年来首现季度亏损

      韩国LG电子28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亏损1852亿韩元(1美元约合1120韩元),为四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该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国内和海外的销售额合计为13.4291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7%。

      公司业绩不佳,最大问题出在手机领域。由于创新不足导致手机落后市场潮流,兼之激烈市场竞争又使营销成本上升、售价下滑,第三季度LG电子手机部门亏损达3038亿韩元。

      除手机外,受原材料价格上升和销售价格下滑影响,LG电子的空调和咨询业务部门也出现亏损。

      LG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第四季度是需求旺季,销售量可能有所回升,但因竞争导致的价格下调、市场营销成本增加等因素还将持续,营业利润很难有大的改善。公司虽会在智能手机领域加大投资,提高产品竞争力,但短期内难以扭转亏损局面。 (据新华社电)

      亚洲IPO筹资规模10年来翻5倍

      据海外媒体28日报道称,随着亚洲IPO的需求屡创纪录,美国IPO占全球的比重跌至历史低点,因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企业售股筹资额升至空前的水平。

      报道称,今年以来亚洲IPO筹资额已达1340亿美元。香港友邦保险和印度煤炭公司本月IPO筹资额几乎相当于今年以来美国所有IPO的筹资总额。

      截至目前,美国IPO总额占全球的比重已降至11%。根据彭博资讯的数据,亚洲地区IPO规模占全球的比重较1999年的12%上升近5倍,而美国IPO筹资额同期下降75%。其中,中国企业今年迄今IPO筹资760亿美元,领先全球。

      江苏熔盛重工、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化工集团和煤炭货运公司QR国际准备最快下月发行逾100亿美元的股票。

      此外,根据券商威廉布莱尔公司和Deltec资产管理公司的数据,亚洲IPO价格相当于明年利润预测的24倍,这是美国平均水平的2倍,因为预计新上市的亚洲企业的营收增速是美国的5倍。Deltec称,全球最快的经济增速和处于纪录低点的债券收益率将刺激亚洲IPO的需求。

      联博公司驻纽约的经济学家乔·卡森表示,“亚洲的融资和投资环境正在成熟,这是基于强劲增长的预期。”(由吉)

    摩根大通及汇控被指操纵银价

      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两家大行近日双双陷入“白银门”。华尔街日报等多家美国主流媒体28日报道称,曼哈顿联邦法院接到了至少两起针对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的诉讼,两家银行被控合谋操纵白银期货价格。上述两银行都是白银交易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据报道,两位原告指控称,摩根大通和汇控涉嫌通过积累大量空头头寸,操纵白银期货及期权价格。诉讼文件称,自2008年年初以来,上述两家银行通过运作大规模白银期货和期权的头寸,影响了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分部的银价走势。

      其中一份诉状称:被告如果没有从(上述疑似操纵交易)中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至少也捞取了上亿美元。

      根据报道,两位原告布莱恩·比蒂和彼得·拉斯卡利斯分别来自康涅狄格州和纽约州,两者中的至少一位已要求通过集团诉讼的形式提出起诉,这意味着如果最终原告胜诉,被告银行的赔偿金额可能会翻很多倍。

      拉斯卡利斯在指控中称,从2008年3月开始,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合谋压低期银价格,从而使得看涨期权价格下跌,而看跌期权价格上涨。此外,被告还被控通过合谋将银价维持在一定水平,以使部分期权合约在到期时分文不值。

      拉斯卡利斯还指控说,两家银行使用了所谓的“欺诈性”交易指令的手法,即“提交大额交易指令但不执行,只是为了影响市场价格,然后在市场价格达到接近执行价之前撤销指令。”

      上述原告称,在政府今年3月份对期银市场价格操纵行为展开调查之后,两家银行的合谋交易有所收敛,削减了在期货市场的持仓。指控称,自那以后,期银市场价格已上涨大约50%。27日,COMEX近期月份期银合约收报每盎司23.404美元,今年迄今该合约涨了39%。

      针对白银市场的调查由来已久。据悉,从2008年9月开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就开始对期银市场存在价格操纵行为的指控展开调查。在近期的一次听证会上,该委员会成员契尔顿表示,市场确实存在欺诈行为“试图引导并蓄意控制”银价,违规当事人应该受到惩罚。

      今年5月份有报道称,CFTC和美国司法部正在就摩根大通是否不正当地压低银价进行调查。当时《纽约邮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监管部门的调查涉及摩根大通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和COMEX的期货交易活动。摩根大通是COMEX期银交易市场的最大交易商之一。不过,摩根大通当时并没有因为任何不法行为被起诉。(朱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