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聚焦2010年上市公司三季报
  • 3:聚焦2010年上市公司三季报
  • 4:要闻
  • 5:信息披露
  • 6:焦点
  • 7:产经新闻
  • 8:财经海外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车产业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机构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日美宽松政策亦步亦趋 “缩水”预期挫伤日股
  • 东盟首脑齐聚越南 力促建成共同体
  • 美联储 靠“放火”来“救火”?
  • ■环球速递
  • G20兑现承诺能力有限 汇率博弈恐将长期化
  • 新西兰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  
    2010年10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财经海外
    日美宽松政策亦步亦趋 “缩水”预期挫伤日股
    东盟首脑齐聚越南 力促建成共同体
    美联储 靠“放火”来“救火”?
    ■环球速递
    G20兑现承诺能力有限 汇率博弈恐将长期化
    新西兰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联储 靠“放火”来“救火”?
    2010-10-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环球热评

      美联储

      靠“放火”来“救火”?

      ⊙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一向以来,美国人一直以“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自居。但是近年来,无论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和频率,及其挑起的贸易争端或者设置的贸易壁垒,却又以美国居首。

      由此看来,美国人倡导的“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对己有利。

      在中美汇率问题争端迭起的今天,再次看到一条新闻,称美联储将再次推出刺激政策,并将宣布一个在未来几个月购买价值数千亿美元美国国债的计划。众所周知,当央行购买国债的时候,就是向市场投放货币。向市场投放货币,则意味着增加市场的货币供给,也就会推动本国货币价格走低。

      尽管长期以来,美国的财经高官们一直把“强势美元”的口号挂在嘴边,甚至在美元价格大跌的2009年也不例外。事实上,所谓“强势美元”无非是美国人掩耳盗铃的一种说法。其真正的做法,是不断推动美元汇率走低,以便促进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就业。

      与所谓“强势美元”和“市场经济”的说法一样,美国人在“自由贸易”的做法也很让人玩味。

      在最近一周,已经看到多条新闻,关于美国将对中国的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其中包括有铜管、木地板、铜版纸等多种产品。

      任何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严肃探讨,都不可避免地要挑战1817年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著名“比较优势”理论,他的英国呢绒交换葡萄牙红酒的案例为历代的经济学学生所熟知。根据一些外行人士以及太多的职业经济学人士共同认可的一个神话,比较优势理论证实了自由贸易是最优选择: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不论贸易伙伴是否实行了同样的政策。

      这种理论,其实是在理想化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旦本国经济出现问题,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会想到通过出口拉动经济,这在美国也不例外。

      在失业率高企、经济刺激政策迟迟未能有效提振经济指标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希望通过减少进口,增加出口来挽救经济。

      美国经济的问题,实际上是其过度进口,不断向外国出售资产或者欠下债务而累积而成的。与普通家庭一样,卯吃寅粮的日子虽然能够维持一阵子,却不可能无限期延续。而这正是美国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不仅面临着最终崩溃的风险,而且与此同时,美国每出售一美元资产、每承担一美元债务,都在蚕食着美国的净资产。

      在这种前提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且制造种种借口挥舞起大棒,打压其他国家的生产竞争力,就成为美国诸多政客们的选择。对他们来说,只要与己有利,说一套,做一套,或者说用两套标准要求自己和别人,又有何妨呢?或许对美联储而言,当下要救“内火”,只有到别处先“放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