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专版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路演回放
  • 6:特别报道
  • 7:产经新闻
  • 8:财经海外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广告
  • 13:公司前沿
  • 14:公司·融资
  • 15:专版
  • 16:人物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2:专 版
  • B5:产权信息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物价“表情”丰富 全民口念CPI
  • 对症下药是关键
  • 大学老师赴港“打酱油”
  •  
    2010年1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特别报道
    物价“表情”丰富 全民口念CPI
    对症下药是关键
    大学老师赴港“打酱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症下药是关键
    2010-1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梁敏 ○编辑 刘玉凤

      辩与辨

      ⊙记者 梁敏 ○编辑 刘玉凤

      

      这轮物价上涨成因复杂,总体来说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子”还是在于流通中的货币太多了。如果说,2010年针对物价上涨所实施的调控措施,相当于对病人的“急救”,那么接下来的2011年,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根治病痛。

      

      谁的货币

      “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这是美国尼克松总统时期,任财政部长的约翰·康纳利的一句名言。这一论点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前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问题。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货币超发,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恐慌性上涨,进而推高全球商品整体价格,并传递到中国。

      对于输入性通胀压力,专家认为,应对举措之一就是让人民币币值保持一定的升幅。资本流入无非是想换成人民币,若人民币升值,它能兑换的人民币明显减少,资本流入的冲动就变小了。

      “人民币汇率还应该增加弹性,同时,至少在今后六个月当中,总体上应呈一个升值的态势。”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由于汇率可以非常有效地对应“进口通胀”,尤其是进口大宗商品。“很多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四个月当中已经上升了20%左右,如果汇率能够升值5%,对于人民币进口产品价格将产生直接抑制效果。”他说。

      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哈继铭也表示:“人民币汇率如果选择保持不动,在物价上,我们就要做好准备忍受比较高的通胀压力。”高盛全球团队预测,明年人民币汇率将升值5%-6%。

      

      长远着眼

      对于此番CPI快速上涨的直接诱发因素——农产品价格暴涨,则需“组合拳”应对。

      今年物价上涨,是与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相伴随的,是多种因素的集中爆发。在房地产市场遭政府“特别关照”的情况下,无处安放的流动资本“四处觅食”。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所谓部分农产品“供需吃紧”,成了价格上涨的正当借口,而其背后实则是大量游资的投机爆炒。

      对此,政府多渠道增加国内粮食及农产品供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搞好运输调配,推行绿色通道,促进供需相对平衡。同时,金融、工商、物价等多部门“总动员”,严打炒作生活必需品、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行为。系列举措下多数农产品价格应声回落。

      此外,还应看到深层次的因素。应该说,农产品此番价格上涨具补涨性质。抑制农产品和食品价格还需着眼于长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称,政府在调控农产品价格时需注意平衡好城市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利益。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表示,国家财政应该适当向改善民生倾斜,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措施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温桂芳也建议,应在收入分配领域对低收入群体的利益进行调节,在进行资源价格改革的同时,应同步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或补偿机制。

      

      主要抓手

      推动物价持续上涨的流动性中,不仅包括国际“热钱”,也包括大量本土资本。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裕,对此症状,政府已开出药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货币政策正式从适当宽松转向稳健。

      专家指出,明年信贷投放总量肯定要相应收缩,M1、M2增速都会下降,这有助于抑制物价大幅升高。“如果明年新增贷款还保持在7.5万亿元的水平,CPI控制在4%之内将有很大难度。”在马骏看来,贷款增速应控制在14%-15%,货币供应量6.5万亿元左右。

      中投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邢微微表示,控制信贷规模与基础货币投放将成为明年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而加息手段的使用会比较谨慎。邢微微预计,明年信贷将控制在7 万亿元,而准备金率将视外汇占款而动,仍有2-3 次上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