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财经海外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期货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市场震荡加剧 全球大宗商品经历“五月之殇”
  • 农产品期货普遍回调 短期压力仍较大
  • 国际油价走势蹊跷 国内市场或静观其变
  • 基本金属:紧缩政策压制需求 下跌空间仍然存在
  •  
    2011年5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产业纵深
    市场震荡加剧 全球大宗商品经历“五月之殇”
    农产品期货普遍回调 短期压力仍较大
    国际油价走势蹊跷 国内市场或静观其变
    基本金属:紧缩政策压制需求 下跌空间仍然存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本金属:紧缩政策压制需求 下跌空间仍然存在
    2011-05-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以铜为代表的基本金属正在经历震荡下跌的痛苦过程。在供应不仅未收缩,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下,国内紧缩政策导致的资金紧张让下游企业采购始终不能放量,而环保核查等各种原因又让终端需求受到压制。目前,无论生产企业还是投资机构,对基本金属的心态都十分谨慎,“下跌空间仍在”“大环境不容乐观”成为业内共识。

      

      铜:紧缩政策持续压制消费

      铜作为从去年年底被广泛看好的金属品种,今年来的表现颇令人失望。伦铜在2月勉强破一万美元大关之后,成为强弩之末,再无作为。随着中东、北非危机的爆发,国际铜价一路震荡下跌。而作为铜的主要消费国,中国需求也不如预期。

      “资金成为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大环境不好。”铜陵有色高层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国内的紧缩政策让大部分企业资金链日趋紧张,财务成本上升。周转不灵导致铜加工企业无法在价格相对低位时多采购原料,也让下游企业普遍以消化前期库存和国内铜为主,限于按需采购,不再进行更多备货工作。

      在实业层面的需求受到压制的同时,融资铜的需求也受到打压。铜具有良好的融资功能,一直以来,库存于保税区的融资铜占据着一部分稳定的需求比例。但日前外管局出台新政提高了融资门槛,直接打击了国内融资铜的进口需求。

      截至昨日,沪铜1107合约报收于66550元/吨,伦铜则一直在9000美元/吨下方徘徊。这与2月高点相比,已经下跌了12%以上。

      “我们认为铜价未来仍将呈现高位震荡走势,短期内仍存在下跌预期。”华泰联合有色金属行业张勇对本报表示,除上述国内因素外,外围环境的微妙变化,如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欧债问题等等,都将对铜价产生影响。

      铜的下游企业也继续看跌铜价。上海有色网对国内18家主要电线电缆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逾七成企业认为铜价仍会下跌。

      

      铅锌:市场供需情况迥异

      铅和锌的情况则出现差异。

      因为“血铅”事件和对铅酸蓄电池环保核查力度的加大,铅下游企业的生产受到明显影响。近期铅锭需求大幅承压,价格亦被持续看跌。

      近期浙江地区曝光的“血铅”事件,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相关部门更是加大对该地区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环保检查。大部分中小型生产企业被关停,国内的其他铅酸蓄电池产地也加大了对涉铅企业的检查。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浙江、广东、江苏、河北以及山东地区铅酸蓄电池产量占到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蓄电池生产企业消费低迷导致整个市场需求不旺。”“我的有色”网分析师雷小方向记者表示。

      需求不济,供应却存在扩大趋势。据悉,2011年,国内将新增精铅产能59万吨,产能释放不可避免。

      “在宏观形势难以好转,国内铅酸蓄电池需求难以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国内铅价短期内或将继续窄幅震荡。”雷小方表示。

      相比之下,锌的销售情况好于铅。

      “铅锭几乎难以出售,但锌锭的销售就顺畅很多。”驰宏锌锗相关销售业务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锌的供需没有明显变化,下游镀锌厂订单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该人士介绍,由于镀锌厂通常在锁定下游合同价格后再进行上游锌锭的采购,因此锌的成本传导较为顺畅,价格压力不明显。此外,据客户反映,目前的订单情况很好,华东地区的限电反而可能导致镀锌厂开工不足,从而造成供应紧缺预期。

      铝:支撑力不足 下半年或现降价

      与上述基本金属相比,铝在今年的走势超出预期。

      数据显示,自二月中旬以来,LME铜、铅、锌跌幅均超过13%,铝却做到了微幅上涨。铝的稳定让市场对其前景愈发看好。目前,看多的逻辑主要有二,中国政府对电解铝产能的控制和用电成本的上升。两者皆从供应、而非需求层面解读。

      与其他品种不同,电力约占原铝生产成本的40%,远高于其他基本金属。因此,中国工业用电价格的上涨,以及目前有扩散趋势的限电进程,让铝价有了成本支撑。此外,工信部近日下发了对电解铝落后产能淘汰的通知,这被市场解读为另一个对铝价形成利好的因素。

      然而,“铝的全球供大于求仍然明显,而且过分依赖中国成本上升和产能受限并不现实。”中金公司分析师孔庆影在研报中认为,2011 年,铝价抢眼的表现会在短期持续(在中东、北非局势和中国缺电状况的推动下),但这样的水平不会在全年保持下去,预计下半年铝价会下降到2500美元/吨。

      

      期待下半年反弹机会

      由于基本金属价格还处于震荡下跌状态,对相关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负面影响。虽然目前为止,企业仍在按照年度排产和销售计划正常经营,但无论买方还是卖方,对相关上市公司的态度都十分谨慎。

      不过,有券商认为,在经历此轮下跌过程之后,下半年可能存在反弹机会。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紧缩政策的持续,四季度国内的经济状况(GCP、CPI双降至较低水平)可能会让紧缩预期得到适度缓和。届时,金属价格也已经处于较低位置,在需求仍在的情况下,金属价格和股票估值均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存在一轮反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