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日前撤销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的性侵犯刑事指控,正式结束该案。
谁陷害了卡恩?是那个服务员?当然不是。
回过头看,卡恩案是一场惊心导演的戏,卡恩只不过“被主角”了一把。
从一开始媒体描写的仓皇出逃,机场被捕,锒铛入狱,到后来女服务员被曝谎话连篇,天价保释,被迫辞职,乃至最后的无罪释放。环环紧扣,足以成为一部颇有悬念的连续剧。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受了一点惊吓,最终又可以舒口气了,日子还照样过。但对卡恩来说,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其实,这个案件的本来面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案件直接导致的结果:卡恩活生生地被人从IMF总裁的宝座上拽了下来,政治前途岌岌可危。而他的无罪释放,更让人相信这不是一宗简单的性丑闻,而是政治阴谋。
那么把卡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是谁?有人称“嫌疑犯”有两个。其一就是法国总统萨科奇。卡恩一直是法国政坛上颇具影响的人物,并有可能角逐下一届法国总统。在这种情况下萨科奇不遗余力地往对手身上抹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而法国女作家对于卡恩的起诉,看起来更像是被安排的一个“双保险”。万一美国人办事不力,卡恩获释,那么只要他一踏入法国境内,法国警方还能以调查之名,把卡恩带走。一旦身陷囹圄,那么卡恩再有个人魅力或者施政理念,也是枉费心机,不可能有机会向选民展示。
其二就是美国人。美国人憎恶卡恩源自其在IMF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损害了美国人的利益。卡恩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超过6%的份额将转移到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超过6%的份额将从代表性过高的国家转移到代表性不足的国家;同时,最贫穷成员国的份额比重和投票权将受到保护。通过这些改革,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在IMF的话语权大大增加。尽管卡恩的改革仍未撼动美国的主导地位,未能改变美国人的一票否决权制度。但是改革让美国人感到了威胁——美国对世界金融秩序的主导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外,来自欧洲的卡恩对拯救欧债危机可谓不遗余力。为防止欧元倒下,IMF大力在欧洲施救,援助总额达到2500亿欧元。有批评说,卡恩挽救欧元是为了对抗美元。卡恩在IMF的所作所为,让美国人觉得一个不听指挥的IMF,是一个麻烦的IMF,对于美国力图维护其全球金融霸权的目标十分不利。因此,美国人花点心机,把卡恩赶下去,换一个看上去顺眼的欧洲人来执掌IMF,这不难理解。
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卡恩之所以能够被成功陷害,除了剧本精彩、导演得力外,其本身必然也有弱点可以为对手所利用。里外完美的配合令今夏的欧美政坛热闹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