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专版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产业纵深
  • 12:两会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龙头房企销售难言回暖 开发贷款逾期现象露头
  • 潘石屹:我不接受高成本融资
  • 新能源汽车试点效果初显
    业内呼吁更给力政策
  • 收储计划近尾声 棉价走势或承压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新能源汽车
  •  
    2012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产业纵深
    龙头房企销售难言回暖 开发贷款逾期现象露头
    潘石屹:我不接受高成本融资
    新能源汽车试点效果初显
    业内呼吁更给力政策
    收储计划近尾声 棉价走势或承压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新能源汽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收储计划近尾声 棉价走势或承压
    2012-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文嫣 ○编辑 宋薇萍

      ■关注棉花产业

      ⊙记者 王文嫣 ○编辑 宋薇萍

      

      每年3、4月,新棉播种前夕,棉花市场各种预测、炒作层出不穷。近期,国家提高收储价、印度取消棉花出口禁令等消息的出炉,给疲软的棉花市场激起了阵阵波澜。

      目前距离2011/2012年度棉花收储计划结束仅剩半个月时间,而市场却已表现出焦虑,唯恐未来半年失去收储渠道支撑的棉价将再度承压。不过也有棉纺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棉价已从底部走出,未来在2 ~2.5万元/吨区间运行可能性较大。

      收储政策即将进入半年空窗期

      3月14日,中国棉花现货价格指数(CC Index 328)收于19575元/吨,较前一个交易日小涨5元/吨。事实上,近期国内棉花现货指数一直维持在3~10元/吨微幅波动状态。然而,一位李姓棉花经纪人告诉记者,市场反应远不如指数这样平静。目前,存棉的企业越来越焦虑,一方面下游对棉花的需求依然平淡,另一方面印度取消棉花出口禁令,价格相对较低的进口棉将继续对国内棉价施压。

      该经纪人和棉花打了多年交道,他还表示,2011/2012年度棉花收储计划结束临近尾声,这意味着今年4-9月间棉花去库存将失去收储渠道的支撑,棉价走势很难乐观。

      该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中国储备棉3月14日统计数据显示,本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交易已累计成交287万余吨,相当于国内棉花年度总产量的4成,业内人士预计按照近期的交售速度,最终收储量很可能突破300万吨,故被业内称为无限制收储。

      根据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3月31日将2011/2012年度棉花收储计划截止日。而根据今年3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再度联合发布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收储期限并无变化,仍是从当年9月至次年3月。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半年国内棉花最主要的消化渠道将被关闭。

      据统计,目前国内棉花供应(若将进口棉计算在内)至少有900万吨,加上储备棉则最高可达1300余万吨。国泰君安研究报告认为,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今年国内棉花消费量很可能跌破900万吨,供大于求的格局决定了今年的棉花价格不会出现大的上扬。相反有不少观点认为,3月底收储结束后的棉价受到下游需求清淡的影响恐将承压。

      低价外棉将令棉价承压

      根据八部委发布的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为20400元/吨,比上年提高600元/吨,预案同时还适度放宽了收储范围和级别。从本年度棉价来看,一直处于低迷走势的棉价始终围绕在收储价附近波动,因此大部分观点趋向认为新的收储价将刺激棉价反弹。不过也有棉纺行业人士认为,棉花收储价提高意味着下游纺织业的成本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进口棉花数量逐年提高,国产棉花可谓内忧外患。目前外棉价格大多低于国棉2000元/吨左右,尤其是印度棉花价格优势曾一度扩大至3000-4000元/吨,而据统计,2011年印度棉花已占到我国进口棉花量的30.15%,其多变的棉花出口政策也正在成为影响我国棉价的新不确定因素。

      3月5日,印度突然宣布棉花出口禁令,对全球棉花进口商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当天纽约ICE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主力合约因此涨停。但就在6天后,印度贸易部部长阿南德·夏尔玛向媒体表示,为保护棉农利益,保护工业和贸易不受影响,印度决定收回6天前发布的棉花出口禁令。这一消息意味着在不景气的环境下,我国棉价未来数月将继续承受低价外棉冲击带来的压力。阿里巴巴纺织分析认为,随着收储结束后,某种程度存在内外棉价聚拢的可能。

      而资深棉纺行业分析师、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在近日发表的棉纺行业中长期报告中指出,棉价已走出底部,但上升趋势较缓慢。未来半年,棉花市场行情将在供给相对充裕、消费增长乏力及政策主导市场走向等三大因素交织影响下变化。他认为,国内棉花期货价格在20000-23000元/吨区间内变动的概率最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物化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棉花价格将长期处于20000以上水平,25000元/吨将成为未来5年棉价新的价值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