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专版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产业纵深
  • 12:两会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龙头房企销售难言回暖 开发贷款逾期现象露头
  • 潘石屹:我不接受高成本融资
  • 新能源汽车试点效果初显
    业内呼吁更给力政策
  • 收储计划近尾声 棉价走势或承压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新能源汽车
  •  
    2012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产业纵深
    龙头房企销售难言回暖 开发贷款逾期现象露头
    潘石屹:我不接受高成本融资
    新能源汽车试点效果初显
    业内呼吁更给力政策
    收储计划近尾声 棉价走势或承压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新能源汽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能源汽车试点效果初显
    业内呼吁更给力政策
    2012-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宦璐 ○编辑 宋薇萍

      ■关注新能源汽车

      ⊙记者 宦璐 ○编辑 宋薇萍

      

      两会已顺利落下帷幕,但代表委员们热议新能源汽车的景象却令人记忆犹新。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迟迟未能出台的背景下,代表委员们提交了15件相关议案提案,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早在两会之前,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就透露,包括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4项“十二五”规划已由工信部制定完毕并上报国务院待批,如果一切顺利,最快两会后便会陆续出台。

      业内一致乐观预测,2012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业内呼吁政策助力

      “当你拿到一部智能手机,可能在第一时间还很难适应它,但使用一阶段以后你就离不开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这样评价新能源车。

      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细节设计上,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要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示范推广、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予以支持。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今年工信部的重点工作是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以及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即便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车的发展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其产业化仍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消费者和汽车经销商都认为,配套设施不足、价格偏高、技术不及传统燃油汽车受信任等,依然是阻碍新能源汽车走入千家万户的几大“拦路虎”。

      在此态势下,业界仍期待政策给力,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更多方向上的明确和更大的扶持力度。而据科技部十一五863 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肖成伟向记者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年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其迟迟未出台是多方面的原因,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南未来肯定会出台,预计出台内容不会改变,保有量数据也不变。2015 年纯电动50 万辆,混合动力100 万辆。

      试点城市效果初显

      事实上,2012 年是“十城千辆示范工程项目”的收官之年,目前实施情况较好的主要集中在深圳、杭州、合肥等城市。在华创证券行业分析师看来,2012 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能进入一个快速增长阶段。

      据合肥市科技局监察室主任戴兵向记者介绍,合肥市是试点城市之一,从2009年6月份开始示范运营。

      “2010年底运营新能源客车181辆,将近示范运营里程540万公里,单车行驶里程将近10万公里,平均单车百公里耗电在110公里左右,千公里的故障率0.94左右,基本上和中等车是相当的;在2010年底,纯电动轿车运营585辆,累计运营里程将近450万公里,单车的最大行驶里程将近3万公里,故障率基本上与中等车相当,在城市路况下110公里左右。”戴兵表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肥一共建了5座大型充电站,充电桩建了525个,主要分布在一些厂区。

      据杭州市经信委汽车处处长何秀林向上海证券报表示,作为全国首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五个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电动汽车发展始终处在全国前列。

      杭州模式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能源供给模式,其次,杭州是全国规模运用换电模式的第一个城市,截至去年底,杭州市换电模式的纯电动汽车已达到200多辆。私人购买的车辆达到90辆。

      而据深圳发改委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截至目前,深圳累计运营新能源汽车3035辆。

      城际间的电动车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据介绍,就在上周末,苏沪杭电动汽车完成互通测试,往返全程236公里。中国第一个跨省区电动汽车城际互联工程——苏沪杭电动汽车互联工程完成了全面正式运行前的全面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电动汽车往返全程236公里耗时约3小时30分钟,最高时速约为每小时80公里。当月,3辆试运行车测试途经沪宁高速和苏嘉杭高速,途中停靠苏州阳澄湖换电站、白洋湖换电站(东站和西站)及浙江新塍服务区4个高速公路换电站,月内运营里程数共计2678公里。

      从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来看,各地发展小型电动车的势头更足。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看来,我国已经具备发展小型电动车基础:广东、山东、浙江这些省研制了实用小型电动车,3万块钱左右,产品已经出口。只要正式放开,即可形成可观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发展,带动的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的发展;同时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产业,两万多个经销商,构成了遍布全国的废旧电池有偿回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