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返佣防线”全面崩溃
    期货公司深陷价格战
  • 各地佣金标准不一 跨省开户流行
  • 温州立人集团案件后续:5207债权人申报 新发现9处资产
  • 关注两会保民生促消费带来的投资机会
  • 机构调仓港股尾盘跳水
    汽车医药成新宠
  • 券商积极变招 抢占大宗交易新机遇
  •  
    2012年3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返佣防线”全面崩溃
    期货公司深陷价格战
    各地佣金标准不一 跨省开户流行
    温州立人集团案件后续:5207债权人申报 新发现9处资产
    关注两会保民生促消费带来的投资机会
    机构调仓港股尾盘跳水
    汽车医药成新宠
    券商积极变招 抢占大宗交易新机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返佣防线”全面崩溃
    期货公司深陷价格战
    2012-03-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叶苗 ○编辑 杨晓坤

      

      期货业价格战的惨烈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期货公司违反行业自律,将交易所对会员单位减收的手续费,通过各种灰色渠道返还给客户,个别返还比例超过减收额度的60%-70%,导致行业在“返佣问题”上的防线濒临崩溃,部分品种手续费已低于成本价,恶性价格战有全面蔓延之虞。

      专家建议,针对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一方面监管层要给期货业扩大业务范围,改变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交易所也可考虑改变减收模式,通过IT、场地等实物途径支持期货公司建设。

      

      返佣自律防线崩溃

      “这些公司争得很厉害,”上海投资者李某告诉记者,他本来是一家期货公司的老客户,最近另一家期货公司的人找上他,表示愿意返还交易所减收手续费中的70%给他,吸引他过去。而他所在的营业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也立刻表示愿意给他相同的“优惠条件”。

      “哪家公司开户可以拿到全部返佣?”“哪家公司给客户的返佣比例最高?”近期在各大论坛上,经常看到有投资者询问。所谓的“返佣”,指的是从去年10月开始,各大交易所对期货公司上交的手续费进行了30%-40%幅度的减收。按照规定,这笔减收全额划转至期货公司自有资金账户,不允许直接返给客户。但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客户们向期货公司索要这笔“返佣”。

      半年来,“交易所减收手续费不准返还客户”的防线已经逐渐被攻破。有业内人士反映,超过半数的期货公司已经或多或少将交易所减收的手续费返给客户了。

      据了解,有些公司将减收手续费中的60%-70%返给客户,有些时候这个比例会更高。举例说,如果客户做某品种,交易所收取的手续费是1万元,经交易所减收后会返给期货公司3000元,客户拿到其中的70%即2100元,那么该品种对于该客户的实际手续费可能只有名义价格的8成左右。

      “这本质上还是价格战,有些公司带头搞,我们也只能跟进了。”上海某小型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客户的议价压力很大,一方面是个别“害群之马”导致了其他公司客户流失,大家只好都打起价格战,“这其中还包括几家业内领先的大型公司。”

      

      行业面临亏损恶果

      如何用好交易所减免的手续费,这本就是个头疼的问题。中期协去年在《关于做好交易所减收手续费相关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手续费减收措施旨在支持期货公司,增强期货公司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各公司应自觉规范相关业务行为,维护行业正常经营秩序。对此,中期协还出台了多条防范措施,相关期货公司也都签署了自律协议。

      “虽然查得很严,但还是有很多渠道可以做。”某业内人士表示,手续费减收在财务审查上很严格,但仍有一些变相渠道返还给客户,比如期货公司自身不出面,由母公司或母集团进行返还。“有些公司做得蛮出格的,查出来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也有期货公司表示,客观上讲,将一部分交易所减收的手续费返给客户,也减轻了客户的交易成本,使得交易更为活跃,从而做大手续费总量。另外,多数公司也仅对利益攸关的大客户或者专业炒手进行返还,对于小客户的成本控制还是很严格的。

      业内人士表示,去年,期货业依靠交易所手续费减收而勉强盈利。今年因价格战,期货公司这部分利润已经难保。对于常年依靠交易所减收度日的期货公司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残”。

      

      亟须改变经营模式

      “价格战永远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期货业专家,北京工商大学胡俞越教授表示,手续费的低价竞争是客观存在,今后依然会延续,期货公司也不可能是暴利行业。他表示,对于期货行业来说,一是要拓宽业务范围,从单一的经纪业务迈向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多元化经营;二是改变盈利模式,创造更多利润来源;三是开拓更大更广的市场。“目前160家期货公司只能做同一件事,价格战免不了。”

      也有业内人士建言,交易所也可考虑改变减收模式。“虽然减收是支持了期货公司,但期货公司往往很难保住这笔钱,”相关人士建议,交易所不如直接对期货公司的IT建设、场地费用、人员培训等环节进行财力扶持,将资金“物化”,用各种硬件或软件形式补贴期货公司的必要支出,能起到比减收手续费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