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欧系领跑日系紧追 豪华车贴身肉搏
  • 风向
  • “没人能超过奥迪”
  • 打造自主品牌新能源龙头
    上汽国际舞台秀新能源车
  •  
    2012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T3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3版:汽车周刊
    欧系领跑日系紧追 豪华车贴身肉搏
    风向
    “没人能超过奥迪”
    打造自主品牌新能源龙头
    上汽国际舞台秀新能源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没人能超过奥迪”
    2012-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张晓军

      对话高层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

      “没人能超过奥迪”

      ⊙记者 吴琼

      

      作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王者,奥迪的烦恼不小。多年前,在巨大的政府采购量下,奥迪的官车形象深入人心。2012年,随着政府采购规则的变化,奥迪和多数合资品牌一样,被挤出了政府采购目录。面对市场的变化,奥迪将如何应对?为此,记者采访了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

      记者:你如何应对公务车采购新政对于奥迪的影响?政府采购的数量虽然只占奥迪销量的20%,但公务车采购有利于拉动私人用户的消费热情。

      张晓军:官车,是特定历史情况、市场情况、及特定的消费群体造成的。1999年奥迪进入中国时,中国没有私人汽车消费市场,很少有家用车。高端车更如此,没有人买得起,因此就变成了由政府机关、企业买奥迪,所以给人一种官车的形象。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国家法规的变化,政府部门买得少了;此外,私人用户开始崛起,奥迪的形象开始变化。

      其实,目前官车已经不再是奥迪形象的全部。我们将奥迪基本全系车型引入中国,如奥迪A4、A8、A3,每一个车型的客户结构不一样。比如A1主要针对30岁以下的客户;A8针对领袖人士;A6针对成长中的成功人士。

      记者:面对竞争对手宝马、奔驰咄咄逼人的追赶,奥迪很有可能某一天不再是中国豪华车老大。你们有何应对策略?

      张晓军:奥迪稳坐中国豪华车市场老大的地位。到2011年5月份,我们连续8个月创造了单月的销售纪录,每一个月都超过上个月,越来越高。

      我们确确实实面临很大挑战。对手有很多办法,比如使劲降价争夺市场份额。但(对于)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市场上面保持领先地位,我作为销售带头人是非常有信心的,没有问题,没有人能超过。因为我们已经明确制定了包括产品在内的计划,都有实在的底气和内容来支撑保持领先地位。

      记者:除了推出新产品,奥迪本土化有何进展?

      张晓军:奥迪在中国的成功是全价值链本土化。以全新奥迪A6L为例,一汽-大众奥迪和德国同时开发,外观内饰造型要满足原型车的一些要求,且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十几项中国专属装备,还进行了降噪等等的调整。甚至可以说,这款车很多方面超过德国本土原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