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专版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上接B49版)
  •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  
    2012年4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B50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50版:信息披露
    (上接B49版)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2012-04-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B49版)

    7、现金流转情况

    本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6.96亿元,主要是因为证券市场低迷,经纪客户保证金净流出了336.47亿元,剔除此因素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51亿元。具体地从构成来看,现金流入主要为利息、手续费和佣金产生63.81亿元,卖出回购业务产生47.22亿元,现金流出主要为代理买卖证券款流出336.47亿元,除此之外,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9.93亿元,支付的各种税费18.24亿元,购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现金净流出18.28亿元,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产生的现金流出为11.79亿元。201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64亿元,与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后者包括客户保证金336.47亿元现金流出的影响。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54亿元,主要是购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现金净流出额47.75亿元,投资支付现金流出4.31亿元,另外,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现金为4.91亿元,。

    2011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6.24亿元,与上年同期数相比,增加116.73亿元,主要是本期实施非公开发行股票,吸收投资11,999,946,443.78元,另外,本期因分配股利产生现金流出12.54亿元。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单位:元

    项目对当年利润的影响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率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5,897,408.89-15.89%
    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9,785,580.005.08%
    合计-276,111,828.89-10.81%

    9、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司董事会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及中国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核算问题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7]34号文)的规定,适时修订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政策,对公允价值的取得、计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贯彻稳健性原则,落实情况良好。

    公允价值的估值原则是: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采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有充足证据表明市场报价不能真实反映公允价值的,则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采用适当的估值技术,审慎确定其公允价值。对于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投资,按成本计量。

    本公司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按个别认定法计提减值准备。

    单位:元

    项目期初金额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本期计提的减值期末金额
    金融资产:
    其中: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1,316,704,542.27-405,897,408.89  12,870,468,955.54
    2.衍生金融资产53,555,520.00129,785,580.00  183,341,100.00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6,308,600,791.62 620,605,352.99 10,728,479,801.26
    合计17,678,860,853.89-276,111,828.89620,605,352.99 23,782,289,856.80

    注:在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下,资产负债表中衍生金融资产项下的股指期货投资与相关的股指期货暂收款(结算所得的持仓损益)按抵销后的净额列示,为人民币0元。

    10、主要控股及参股公司的经营情况

    (1)广发期货有限公司

    广发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期货”),注册资本为11亿元人民币,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广发期货的经营范围: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2011年广发期货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12月31日,广发期货总资产为521,198.49万元,净资产127,742.62万元;201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6,532.68万元,净利润10,612.46万元。拥有期货营业部24家。

    2011年,中国期货行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了结构性的调整期,流动性明显下降,全国期货市场成交总量同比大幅下降32.72%。2011年广发期货单边成交额46,953亿元,同比微降0.52%,但成交额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了0.33%,达到3.41%。广发期货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中国证监会实施的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级中连续三年获评A类期货公司,连续九年成为中国三大商品交易所的优秀会员。2011年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全国前三。

    (2)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信德”),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广发信德的经营范围:股权投资;为客户提供股权投资的财务顾问服务及证监会同意的其他业务。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广发信德总资产189,815.70万元,净资产179,362.70万元;201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323.46万元(证券公司报表口径),利润总额1,235.53万元,净利润1,090.68万元。报告期末,广发信德已投资37家公司,初始投资合计133,024.57万元,其中青龙管业、华仁药业、天广消防、安居宝、纳川股份、鸿利光电、海南瑞泽、林洋电子等8家公司已经上市。

    经过近三年发展,广发信德的投资管理团队已经初步成型。广发信德将继续加强团队建设,从行业和区域两条线上开拓业务,并注重加强投后项目管理能力。

    (3)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控股”),实缴资本为14.4亿港币,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广发控股业务主要是投资控股,通过下属专业公司从事投行、股票销售及交易、资产管理、境外股权投资以及香港证监会批准从事的其他业务。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广发控股总资产116,862.42万元,净资产54,272.38万元;201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238.94万元,利润总额-1,939.4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671.16万元(均已折算为人民币)。

    2011年,广发控股各项业务取得新的突破,资产管理业务在新发两只基金的同时,成功获得RQFII资格;境外PE基金也完成了首期募集工作。

    (4)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注册资本为1.2亿元。本公司持有广发基金48.33%的股权。广发基金的经营范围: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广发基金总资产223,980.02万元,净资产193,012.03万元;该公司旗下共管理21只开放式基金和多个企业年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和社保基金投资组合;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其中公募基金总份额为1,121.95亿份,管理规模为983.8亿元,规模排名国内第六位。2011年度,广发基金营业收入153,943.13万元,净利润56,151.50万元。

    2011年广发基金公募基金产品线新增保本基金、ETF、国际指数基金、封闭式基金、行业基金等基金产品,公募产品线日益完善;非公募业务的社保基金实现零的突破,专户理财创新型产品成功发行,广发基金香港子公司成功取得业务牌照。得益于不断丰富的产品线,广发基金2011年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优秀,名列行业前茅,为公司稳住并扩大公募基金市场份额,开展社保、年金等非公募业务提供了有效支持。

    (5)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方达基金”),注册资本为1.2亿元。本公司持有易方达基金25%的股权。易方达基金的经营范围: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易方达基金总资产451,937.80万元,净资产325,428.00万元;该公司旗下共管理30只开放式基金、1只封闭式基金和多个全国社保基金资产组合、企业年金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专户;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其中公募基金总份额为1,742.25亿份,管理规模为1,433.11亿元,规模排名国内第二位。2011年度,易方达基金营业收入196,325.74万元,利润总额82,583.73万元,净利润69,066.26万元。

    11、创新业务开展情况

    公司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新业务并争取占领创新业务高地。在运作机制层面,公司经营管理层专门设立了创新业务委员会,从财力、人力等各方面对创新业务给予前瞻性、战略性的投入和支持;在合法合规、风险控制层面,公司合规部门、风控部门提早参与、提早了解,在创新业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早布局,是公司创新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具体创新业务开展层面:(1)2011年公司加大了融资融券业务的拓展力度,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新增开户数较2010年增长了400%以上,融资融券余额同比增长了151.90%;(2)公司衍生产品业务与融资融券业务合作实施融券对冲策略,使得公司的可融券品种大幅度增加,目前可融券品种已超过200只,极大提高了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对客户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3)公司不断完善和丰富股指期货优化组合套保策略,在2011年也实现了较高的收益率,并进一步积极开发双边做市、阿尔法量化择股等创新策略,筹备股指期权等创新业务;(4)公司获得了向保险机构投资者提供交易单元资格、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交易权限业务资格、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资格等业务资格,为未来创新业务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公司研究和储备了多款创新型资产管理产品,部分产品正处于专业评审阶段;(6)公司作为首批扩大试点券商,于2011年11月28日开展“金快线”业务(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业务),试点营业部家数为1家。截至2011年12月31日,该业务累计交易额2.5亿元,签约客户数125户。2012年,公司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预计试点营业部家数增加到80家,业务规模上限进一步提高。

    (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证券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证券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容量与规模急剧提升,证券公司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在国内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融资总量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直接融资的绝对金额是上升了,但所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并没有如预期一样的提升,反而是下降了。在传统金融业务和创新金融业务领地,证券行业的业务边界面临来自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机构、海外同业甚至非金融机构的全方位的挤压和竞争。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证券公司也并没有锤炼出能服务于国内企业更好走出国门或者将国外企业引进家门的专业服务能力,证券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巨大。这令整个证券行业不得不反思如何改变这种金融结构失衡、证券行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实体经济需求的现状?

    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并发展于行政主导的制度设计之下,市场化改革也始终是自上而下的被动推进,导致各类参与主体对资本市场单一风险、局部风险和短期风险的关注也胜于对资本市场全面风险、整体风险和长期风险的关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证券行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严重违背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但是有理由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证券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标志着国家从战略高度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所定的方向和目标。在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也专门部署要求形成功能相互补充、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产品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协调发展,促进股票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这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证券行业的发展都提供了良好的体系保障和支撑。证券行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除上述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和规划之外,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居民投资理财的选择多元化和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内在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证券公司所提供服务的在质和量的方面的需求都将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聚焦到2012年,股票发行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收益信用债的试水、中小企业私募公司债的推进、场外交易和柜台交易等市场的设计与推出、转融通机制的完善与实施、资产管理内涵和外延的丰富等各种举措都将进一步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都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基础和结构体系,对证券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证券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巨大,证券行业近几年在金融领域被边缘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应正视各种行业危机并逐一化解。从服务大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角度来看,证券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所需金融服务而言仅是商业银行提供间接融资服务的一个补充;从服务微观经济主体各种类型企业的功能角度来看,对大多大型国有企业而言也仅就是改制上市的一个通道和推手,对大多未能获得银行重视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白天鹅”;从为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者创造价值的功能角度来看,资本市场对大多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是一个炒股投机而非投资的场所。证券行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上述挑战不是仅囿于某项制度的完善、某项业务的发展、某项产品的提供,而挑战更多来源于对发展证券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的坚持和笃定。这需要政策制定者、行业监管者、社会媒体、证券公司、上市公司、投资者、企业等各类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联合起来,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互动沟通,对涉及到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要鼓励、支持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鼓励、支持证券公司和投资者、企业一起围绕业务、品种、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总体而言,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质和量的方面都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虽然证券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改革的任务也更具挑战性,但是目前看到包括监管部门、社会媒体、证券公司等在内社会各界所做出的各种呼吁、各种努力和各种推动,正在逐步产生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结果。公司对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2、公司面临的竞争形势

    证券行业存在的“业务结构雷同、经营模式高度同质化、抵御市场波动能力弱”等明显的行业特征,在短期内、在大多数券商身上都不会发生质的改变。但是,目前处于国内一流梯队中的券商都正在积极探索更稳健、更持续、更有前景的发展模式。尽管还没有明显地看到哪家同业已经特别的与众不同,但是已经能够大胆地预测,在本轮券商业务转型和业务创新的发展进程中,只有这些在不断改变、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券商才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优胜者。公司也正在这条转型之路上奋力前行。

    自2010年公司成功实现上市和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之后,公司2011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达11,999,946,443.78元,极大地增强了公司资本实力,提升了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公司也正逐步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公司已经形成完整的跨越证券、期货、基金、直接投资证券金融集团,母子公司在各自细分行业领域均处于行业前列。公司各项业务牌照齐全,在规模指标和总体指标方面,公司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但是,因公司规模扩张所导致的管理幅度的扩大和管理难度的增加、人员扩张所形成费用成本的增加、资本扩张对回报率的摊薄所带来的风险,这些都对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总体而言,公司在文化、资本实力、品牌、规模、业务布局、考核机制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将通过调整结构、梳理流程、一系列的管理变革等各种举措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司战略的实施,化解公司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亚太一流的证券金融集团。

    3、2012年工作计划

    公司2012年总体的工作方针是“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绩效文化,加快业务转型,确保公司战略规划成功开局”。

    公司在全局层面对各项重点工作部署如下:

    (1)适时调整组织架构

    根据公司战略,对公司业务条线和支撑体系实施大板块式管理:一是探索经纪业务管理总部和投行业务管理总部向事业部制转型,总部原则上只对事业部设定目标并进行相应检查、督导和评价,最大限度精简前置性审批控制;二是将固定收益证券、权益证券与衍生品、直接投资、另类投资四条业务线组合为大的买方业务板块,提高投资组合管理能力;三是大力发展资管业务,强化资管业务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各项资源配置;四是职能支撑部门按服务支持、现场管理、专家团队进行内部优化整合,为业务部门的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五是构建一体化的内控平台,充实风控力量,有效把控业务风险、合规与操作风险、合规执业风险,形成业务部门、合规与风控部门、稽核部门各有侧重的三级风控体系,并提高专业权威和公信力;六是以组建国际部为基础,形成各业务线与香港公司贯穿一体的运作机制,实质性打通业务国际化的管道。

    (2)加强绩效管理

    2012年,公司将进一步做实战略指标分解,提高考核指标和数据的科学性、客观性、及时性、有效性,强调价值贡献和人均概念,强化对业务线的成本约束,形成自上而下的传导机制,及时激励、动态考核、有效改进、提升绩效。彻底改变过去在年底仓促开展绩效考核导致考核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形式化和主观化的弊端。另外,坚持和完善市场化的考核机制,持续提升和优化员工队伍的素质。

    (3)推动流程优化

    公司将在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借鉴行业最佳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公司整体流程优化方案;规范公司各IT系统中的流程固化方式,为建立公司统一的流程管理IT平台打下基础;要形成公司流程建设、优化、绩效评估与流程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4)实施核心人才战略

    公司将制定核心人才战略,加大引进以优秀保荐代表人、优秀投研人员、优秀产品设计人员和优秀营销人员等为代表的行业内顶尖人才的力度,将不同的人才放在适合其发挥最大效用的位置上;并将公司有限的资源,包括职务、职级资源、激励资源重点用于核心人才。

    (5)推进管理信息化

    公司将在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和功能支持的信息技术基础上,深入理解各业务及职能部门需求,通过IT规划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提供同行领先的、创新的信息技术和理念,引导、提升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6)实施品牌战略

    公司将加强品牌建设,发挥品牌的杠杆效应。逐步改变重产品销售、轻品牌建设的传统做法,逐步形成业务与品牌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以优质产品与服务增加品牌美誉度,以品牌带动新业务、新产品的营销。

    (7)加强资本管理

    公司将从前瞻性的战略考虑,密切把握市场时机,适时采取不同融资策略,持续补充资本实力,确保广发的资本实力与行业地位相匹配。同时,要借鉴行业的通行方式,通过多种方式优化资本结构,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

    (8)推动公司国际化进程

    为实现“亚太一流”的战略目标,成为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证券金融集团,公司将分阶段推进国际化进程。

    4、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

    2011年8月,公司成功实施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达11,999,946,443.78元,该项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极大的增强了公司资本实力,对公司各项业务扩大规模发展、创新业务布局等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截至2011年底,母公司的净资本为226.21亿元,居于行业前列。公司将从前瞻性的战略考虑,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密切把握市场时机,适时采取多种方式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持续补充资本实力,确保公司的资本实力与行业地位相匹配。

    (三)风险因素及对策

    1、报告期内,影响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各项风险因素及表现

    报告期内,影响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人才风险、经营风险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因市场的波动而导致公司某一头寸或组合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包括证券价格、利率、汇率等。公司的经营状况与证券市场景气程度高度相关,而证券市场行情受宏观经济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汇率、利率、行业发展状况、投资者心理、其它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行情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主要集中于公司的买方业务,同时在销售交易、投行承销、资产管理、借贷业务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交易对手、客户、中介机构、债券发行人及其他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现有的业务情况看,公司发生信用风险的合约和义务包括融资融券协议、债券回购协议、担保协议、委托交易协议、承销协议、委托中介机构协议、资产管理业务协议等。此外公司提供的诸多金融服务均建立在相关方诚信自律的基础上,如果业务相关方有隐瞒或虚报事实、违约、信用等级下降等情形,而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则可能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证券公司的操作风险既可能发生在前台业务部门,也可能发生在中后台支持部门。证券公司的操作风险管理需要构建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建立职责明确的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但任何控制制度都有其固有限制,可能因为公司规模的扩大、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更加复杂的业务流程、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违法行为的侵害、执行人员的认知不足等,导致流程不清晰,未严格按流程执行,或发生操作失误,或操作人员主观故意等,使内控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或失去效用,产生财务上与声誉上的损失,从而造成操作风险。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增资后,随着资本规模的增加,业务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加上杠杆业务以及其他各类创新业务的推出,都给公司整体资金运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受整体资本市场流动性影响,证券投资品种流动性问题不断凸现,部分品种开放式基金以及债券品种成交量急剧减少,而有一定锁定期非公开发行证券也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扩容,未来国内市场很快会出现跟香港市场类似的很多股票日间流动性匮乏的情况。

    (5)信息技术风险

    证券公司依靠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核心竞争力。在发行、交易、清算、信息披露、技术监控、信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设施。公司的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经纪业务等多项业务以及中后台管理均高度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管理软件的支持,信息技术发挥了对公司业务关键的推动作用。在促进证券业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电子设备及系统软件质量、公司系统运维水平、应用软件业务超负荷承载、行业服务商水平、病毒和黑客攻击、数据丢失与泄露、操作权限非正常获取、电力保障、通讯保障、自然灾害等都会对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6)经营风险

    本着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放松管制、加快创新正逐步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旋律,证券业迫切需要摆脱传统的佣金依赖型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传统业务绩效并开发新业务模式,多元化盈利模式。品种多样化、需求个性化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机遇与风险并存,证券业的市场化竞争将更为激烈,各证券公司在资本实力、竞争手段、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证券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也逐步增大。如何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追求领先,如何巩固传统业务并占领创新业务高地,是证券公司经营的新挑战。

    2、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已(拟)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和措施

    (1)从组织架构上防范风险

    公司建立了完整有效的治理结构体系,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履行职权,对公司的经营运作进行监督管理。根据《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公司实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经营班子(风险控制委员会)——公司中后台管理职能部门——各级业务部门”的四级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各级组织和人员需在授权范围内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超过权限需报上一级风险管理组织和人员决策。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公司风险容忍度;经营班子(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管理风险和审批风险额度;中后台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部、合规与法律事务部、稽核部):在各自职责框架范围内,协同管理公司的各项风险;各级部门负责人:负责督导执行风险额度和风险政策。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还建立相应机制,加强风险管理部、合规与法律事务部及稽核部三个内控部门间的全面风险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事前控制自查、事中实时监控和事后稽核的三道防线体系,在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2)从机制上防范风险

    “稳健经营、规范管理”是公司的经营原则,公司高层高度重视健全内部管理体制,持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实现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的目标。

    ①建立和完善内部授权管理体系

    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了内部授权管理体系。在规章制度、资金财务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建立有效的隔离墙机制和授权体系,一方面保证公司决策在纵向贯彻和传导上的畅通,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制约关系,提高公司控制风险的能力,避免了利益冲突,防止内幕交易等行为的发生。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高管层、业务部门之间在风险管理上密切沟通,持续完善内部风险报告体系,建立了定期的整体风险报告和各项业务风险报告制度,对各业务部门和公司整体的经营、风险控制和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进行监督、分析、汇总,为公司风险管理提供建议。

    ②系统性建章立制,健全公司制度体系

    公司高度重视规章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根据监管要求与业务特征对各项制度和流程进行清理与更新,逐步梳理、审查、规范和完善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明确了规章制度体系、制度修订、动态维护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操作流程,根据制度效力和审批机构对制度实施分级管理,并按照重要性和适用范围制定了严格的审核发布程序。

    ③继续完善内部控制,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机制作用

    公司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逐步形成了“权责明确、逐级授权、相互制衡、严格监督”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置了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涵盖了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目前,公司已在环境控制、业务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人力资源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2011年,公司持续加强各部门及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批量出台了具体业务、具体岗位的合规管理规定与细则,推动和提升了公司内控管理水平。

    ④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健全和完善以净资本和风险限额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净资本和风险限额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体系的动态管理模式;实施风险总量控制,积极研究和引入风险资本管理,开发风险度量模型,促进风险总量自上而下的驱动管理;完善公司各业务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升级以量化为导向,在险价值、敏感度指标和压力测试为核心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成了基于损失分布的一整套投资风险管理系统框架、场外交易对手征信评级模型和系统、融资融券业务担保品风险评估模型,科学评估各业务风险点,确定各项业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重点与防范应对措施,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业务支持能力;自主开发建设全面压力测试系统,充实了风险管理手段,同时配套制定《广发证券压力测试管理办法》。公司还通过各类风控系统对每日发生的自营、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经纪业务进行实时监控与报告,由专职人员关注其中风险事件的发生,逐笔核查,排除流程、操作方面的风险。

    (3)对各类风险的具体管理

    ①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

    公司管理层制定了本公司所能承担的最大市场风险敞口政策,该风险敞口的衡量和监察是根据公司的资本金、业务战略及可承受损失等因素综合制定。根据风险敞口制定相关的投资规模限额和风险限额并分解到各投资部门,通过风险总量控制、风险限额管理、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手段来管理市场风险。

    为防范市场风险,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投资决策程序的规范化、风险管理的制度化、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的多元化,控制和分散市场风险。风险管理部门根据风险控制制度,对证券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建立了交易限额、各类风险限额、具体的单品种持仓和止损限制、流动性限额、品种限定等监控指标,通过投资管理风险监控系统,每日实时监控业务部门的业务情况。

    第二,深入市场风险管理模型、指标及其限额的研究。对于复杂的衍生产品和量化投资策略,简单的资金规模限额和止损限额已经无法准确度量相关投资业务的市场风险。风险管理部门加大市场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力度,建立了一套以风险价值和压力测试为核心,其他风险指标为辅的跨市场、全品种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和指标体系。

    第三,完善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和管理本公司买方业务的市场风险。风险管理部门针对本公司各投资部门及其投资策略的风险特征,根据风险报告的时效性和目的性,设计了不同发布周期的定期风险管理报告。同时,根据投资策略特点,不定期进行相关投资策略的风险与绩效评估,并编写相关风险管理报告。

    第四,加强对买方业务的各类投资策略的风险评估,前瞻性的学习和研究创新业务的主要风险收益特点和市场风险管理方法,有效识别和捕捉市场风险,降低数量化策略模型风险。为了支持公司创新业务的发展,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对创新业务的设计机理,运作方式和风险管理方法的学习和研究,针对复杂的量化投资策略和衍生产品投资策略,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和储备,做好提前准备,降低投资策略的模型风险。

    最后,引进华尔街成熟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全面支持公司海内外买方业务开展,提升公司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和指标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以及公司风险报告和相关数据的权威性和认可度。

    ②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

    本公司对自营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借助风险限额、信用评级等手段,从投资品种、发行主体和交易对手三个层面分类分级授权。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用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和交易对手内部信用评级管理体系。其中,限额管理涵盖持仓限额和交易限额两大类,持仓限额包括组合信用风险值(CVaR,Credit Value at Risk)、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敞口、信用债个券集中度、低评级信用债持仓占比等指标;交易限额包括低评级债券交易限额和交易对手结算风险限额,结算风险限额针对不同类别的交易对手,采用不同的交易结算方式,并设定不同的授权额度。交易对手内部信用评级管理体系包括交易对手内部信用评级、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敞口计量、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等,从而进一步完善交易对手的评级及限额的使用。所有超过交易额度授权的业务均需上报风险管理部审核,并上报上一级授权组织批准。

    公司对融资融券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建立统一的客户选择标准和标准的客户选择流程、量化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分级授信制度、实时盯市制度、融资融券客户黑名单制度、强制平仓制度等手段。

    ③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标准化、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力推动流程建设常态化。公司着力建设“业务控制自查、风险检查、集团稽核”的三道防线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确保各业务线条全面覆盖、充分监督。业务部门负责所辖业务的管理制度、流程建设,管理、监控和报告各项业务和管理中的操作风险;风险管理部、合规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提供管理工具、方法,制定管理标准,综合分析报告;稽核部对操作风险管理、控制、监督体系进行再监督和责任追究。公司强调业务部门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对业务部门通过工作指引等手段梳理现行流程、环节说明和制度框架,寻找各项业务流程上的风险控制点,对业务流程中不适应管理需要及运作要求的方面进行完善和修正,并就公司整体和各业务线存在的不足以及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监控,规避部分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标准或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而引起的操作性风险,以保证制度、流程和风控措施有效执行,保障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及监控措施到位。

    ④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

    为防范流动风险,公司建立了自有资金的管理和运作的相关机制,对涉及部门建立了明确的分工和复核授权机制,大规模的资金运作需要经过风险控制委员会集体决策。构建资金层面风险指标体系,对关键指标进行监控和评估,建立最低备付金制度和应急资金计划。执行严格的净资本管理,投资新项目前对流动性等相关指标做压力测试。加强闲置资金的运作,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以满足公司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对于金融工具的变现风险,主要采取集中度控制、交易限额控制,监测所持有金融工具的市场流动性状况。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⑤信息技术风险进行管理

    公司的IT治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和协调信息技术管理工作,制订公司IT架构、规划公司IT基础设施。在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的指导下,公司不断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实施IT治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加强对IT规划的重视程度,通过改进IT治理委员会的架构,加强其规划职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部的组织架构,提升其专业化程度;加强需求管理,逐步建立面向业务条线的专业化服务;加大项目管理的执行力度,重点增加实施蓝图、项目评估管理的投入,以确保信息系统建设的安全可行。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对公司重要信息系统实施等级保护,全面部署监控体系,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和数据采集及分析,建立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和异地信息系统操作中心,有效管理信息技术风险。

    ⑥对经营风险进行管理

    公司直面资本市场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邀请国际知名战略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参与制定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为提高经营的稳健性与效率,应对新的市场需求,从管理组织架构调整到内部考核机制的完善、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员工培训等工作均已逐步推进。公司通过提高公司传统业务的创利能力,拓展创新业务类型,降低公司的业务风险。(1)在自营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对全部交易策略风险绩效表现进行定期评估,通过采取强化止损机制、运用海外投行先进的风险定量定价模型、建立债券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引进国际领先的风险管理软件,提升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2)在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完善投资研究、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相关业务流程及制度,对投资策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强化止损规定,控制产品市场波动风险;(3)在经纪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加强对重大事项和新业务的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通过推动实施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工作,有效控制经纪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4)在承销风险的管理上,加强发行包销风险评估、重大项目的审核工作,促进风控工作落实到业务各个环节,通过项目跟踪和系统监控等管理措施,推动实现全年不发生重大包销项目。(5)创新业务的风险管理上,进一步完善融资融券风险监控系统和股指期货风控量化指标体系,积极跟进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利率互换、股票约定式回购等业务的进展,完善相关新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公司融资渠道和负债结构等情况

    1、公司融资渠道

    从融资方式来看,公司的融资渠道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方式;从融资期限来看,公司的短期融资渠道包括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信用拆借,通过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进行债券回购,发行短期融资,向商业银行申请股票质押贷款、固定资产抵押贷款;长期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

    2011年公司的短期融资以负债融资为主,包括在银行间市场开展信用拆借,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开展债券回购;长期融资以股权融资为主,公司8月份实施了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2、公司负债结构

    报告期末公司的负债全部由短期负债构成。扣除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3.24%,净资产与负债的比率为339.51%,净资本与负债的比率为246.67%。公司无到期未偿还的债务,经营情况良好,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裕,资产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负债偿付能力较高,未来面临的财务风险较低。

    3、流动性管理措施与政策

    公司资金管理以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为原则,在经营战略上注重资产、负债的规模与结构管理,在融资计划上注重资金来源与运用在规模、结构、期限上的匹配。公司资产质量优良,各项业务发展良好,从根本上保障了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实务工作中,公司对各业务条线确定了规模限额和风险限额,对净资本和风险控制指标实行动态监控,确保实时符合流动性监管指标。公司设置了安全备付头寸限额,保证公司保有必要的现金头寸。此外,公司遵章守纪,诚信经营,维护良好的金融信用,积极做好融资通道和交易对手的维护与拓展,确保融资渠道的畅通。

    4、融资能力分析

    公司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与各大商业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多家商业银行的综合授信,具备较强的短期和长期融资能力。作为上市券商,公司也可以通过股权或债券融资的方式,解决长期发展的资金需求。

    5、或有事项及其影响

    公司没有为关联方或第三方进行资产担保、抵押、质押等或有事项,也没有财务承诺。

    (五)公司动态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情况和补足机制

    1、报告期内公司动态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机制建立情况

    公司按照《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指引(试行)》的要求编制公司的净资本报表,对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统一规划。公司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平台,并由专人负责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指标每日计算、监测和报告工作,充分体现各板块对监管资本的占用情况,及时揭示风险。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计风控指标的内部分级预警处理机制。定期向监管部门书面报告风险控制指标数据和达标情况;针对风控指标变动达到一定幅度的情况,及时向当地证监局报告。

    2、报告期内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机制建立情况

    根据《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2011)相关要求,结合业务发展状况和风险控制工作开展的需要,公司自行开发建设全面压力测试系统(一期和二期)。系统功能全面且具备灵活性,融入风险因子、风险模型和压力情景的科学支持。公司完成压力测试管理办法和机制建设,充实了风险管理方法,为业务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压力测试工作正逐步常态化,2011年在董事会层级、公司层级及业务层级共完成近30次专项压力测试,针对分红、资管产品发行、子公司增资、公开增发和IPO项目承销、自营业务规模调整等重大事项及各类创业业务申请出具风险评估报告。此外,按照证券业协会和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按时报送公司年度综合压力测试报告。

    3、报告期内净资本补足机制建立情况

    公司已建立净资本补足机制,当公司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出现预警时,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将通过风险提示向公司管理层、业务部门、相关中后台职能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公司可以根据净资本状况采用压缩风险性较高的投资经营品种规模、调整证券投资品种和结构、追讨往来账项、转让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有形或无形资产、加大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减少或暂停利润分配、发行次级债或债转股、募集资本金等方式及时补充资本金,以保证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部门要求。近年来,公司的净资本等控制指标一直持续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4、报告期内风险控制指标达标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定向增发,资本金得到充实,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各项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任何时点均达标。报告期末,母公司净资产311.34亿元,净资本226.21亿元,“净资本/各项风险准备之和”为463.31%,资本充足率高,整体资产质量较好,指标安全边际较高。

    (六)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1、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随着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以及合规管理工作的深入,合规管理组织体系也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公司已建立了合规部门对各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合规人员的垂直管理或指导督导模式。其中:

    (1)总部层面:公司从运营管理实务出发,对总部合规人员的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机制进行了探索,先后形成《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工作方案》及《健全总部合规管理岗位设置的建议》,并于2011年2月正式下发《关于总部各部门合规风控岗人员安排的通知》,在总部各业务和管理部门设置专兼职合规风控岗,接受合规和风险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其中,在投行、投资、资管、经纪、研究咨询等5个重要业务领域设立了专职合规风控岗。

    (2)分公司层面:公司明确在21家分公司(区域中心部)设置专职合规主管,负责统筹辖区内的合规管理工作。

    (3)营业部层面:公司在营业部推广设置了专职或兼职合规风控岗。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合规人员的履职行为,公司还制定发布了《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合规人员管理办法》、《分支机构合规人员考核指引》、《总部各部门合规风控岗管理办法》,对合规队伍人员的职责范围、履职保障和执业行为、任职考核等进行了明确。

    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合规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汇报机制,分支机构合规人员每周、总部各部门合规人员定期将本部门的风险隐患及整改情况等整体合规管理情况向公司进行汇报,为公司开展各项经营决策做好合规性支持。通过各级合规人员的共同努力,合规管理工作正逐步嵌入到各项业务流程,公司藉此对各项业务尤其是创新业务的合规管理已经由事中逐步向事前延伸,有效的支持公司各项业务合规发展。

    2、报告期内合规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1)公司合规管理部门主动发挥合规咨询与审核职能,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创新业务发展及时提供服务与支持。通过咨询和审核,确保新业务新产品的合规标准站在较高的起点上。

    (2)扎实推进监控与检查职能,保证风险及时发现、处理。坚持对公司投行、投资、经纪、研发等业务的定期检查机制,及时提示问题与风险点,清理合规隐患,并督促整改,不留合规死角。

    (3)深化反洗钱和隔离墙管理长效机制。

    (4)不断完善建设合规管理信息系统。

    (5)持续推进公司合规文化建设,促进全员合规意识的提升。从外部检查评价结果来看,公司全员合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七)公司稽核部门检查稽核情况

    2011年,公司根据计划安排及监管要求,实施稽核项目101个,稽核范围覆盖了公司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自营投资及研究咨询等主要业务领域和财务、合规管理、信息技术、交易管理等重要管理环节,现场覆盖了15个部门及80个分支机构。

    (八)公司投资情况

    1、报告期内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1〕843号文《关于核准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公司于2011年8月16日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向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了45,26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2,179,466,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179,519,556.22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1,999,946,443.78元。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公司该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德师报(验)字(11)第0065号验资报告。

    本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了专户存储制度。截至2011年8月17日,本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实际收到募集资金12,027,795,858.00元(其中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1,999,946,443.78元,已支付尚未从募集资金专户中转出的发行费用6,952,573.22元,未支付发行费用20,896,841.00元)。本公司本年度各募投项目至2011年12月31日累计共使用募集资金9,347,072,452.54 元,转出发行费用20,896,841.00元,以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609,602,048.75元,累计收到募集资金存款利息收入63,065,718.33元,支付银行手续费1,315.50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应有余额为113,288,918.54元(含已支付尚未从募集资金专户中转出的发行费用6,952,573.22元),实际余额为113,296,009.54 元,差额7,091.00元具体为:银行已扣但公司尚未入账的手续费159.00元,以及公司已入账但银行尚未划扣的支出7,250.00元。

    募集资金的使用增加了公司资本金,补充了公司营运资金,符合公司募集资金运用的承诺,提升了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因募集资金的使用投入与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的非募集资金使用投入之间存在有机联系,难以单独核算效益。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募集资金总额1,199,994.64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934,707.25
    报告期内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934,707.25
    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
    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比例-- 
    承诺投资项目和超募资金投向是否已变更项目(含部分变更)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调整后投资总额(1)本年度投入金额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2)截至期末投资进度(%)(3)=(2)/(1)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本年度实现的效益是否达到预计效益项目可行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承诺投资项目 
    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1,199,994.641,199,994.64934,707.25934,707.2577.89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其中1. 扩大承销准备金规模,增强投资银行承销业务实力1,199,994.641,199,994.640077.89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2、增加融资融券业务准备金,全面开展融资融券业务40,000.0040,000.0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3、优化经纪业务网点布局,拓展业务渠道,促进服务产品销售2,500.002,500.0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4、提高证券投资业务规模721,060.11721,060.11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5、扩大资产管理业务规模0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6、加大对子公司投入,扩大直接投资、国际业务、股指期货等业务规模157,879.20157,879.2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7、加大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13,267.9413,267.94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8、其他资金安排0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1,199,994.641,199,994.64934,707.25934,707.2577.89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超募资金投向不适用
    归还银行贷款(如有)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补充流动资金(如有)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超募资金投向小计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合计 1,199,994.641,199,994.64934,707.25934,707.2577.89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不适用
    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募集资金实际到位之前,已由本公司利用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和实施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截至2011年8月17日,本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金额合计人民币1,176,569,100.35元,经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验证并出具了《关于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的专项审核报告》(德师报(核)字(11)第 E0065号)。2011年10月21日,经本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和第七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本公司以募集资金人民币1,176,569,100.35元置换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上述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的情形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正常进行,不存在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情况。该事项已经本公司独立董事发表了同意意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专项审核报告,履行了必要的审批程序,保荐机构对此事项无异议。本公司本次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的行为及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
    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为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本公司以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人民币2,609,602,048.75 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之日起六个月。上述以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形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正常进行。该事项已经本公司2011年10月21日第七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和2011年11月9日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发表了同意意见,保荐机构对此事项无异议。本公司本次将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决策程序合法、有效,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和《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本公司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目前本公司不存在募投项目节余资金的情况。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本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主要为加大子公司投入、信息系统建设等。截至本报告期末,除本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仍在本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存储。
    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2、公司发生的其他投资活动

    (1)、向广发期货有限公司增资事项

    公司2010年2月27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广发期货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根据实际情况分批向广发期货增资人民币3亿元,使广发期货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并授权公司经营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权办理增资广发期货的有关事宜。2010年5月,公司已根据上述决议完成首期增资2亿元事宜,使广发期货注册资本增至4亿元。2011年5月,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许可,根据前述决议完成再次向广发期货增加注册资本1亿元,同时广发期货并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1亿元事宜。广发期货于2011年5月获得了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亿元。

    公司2011年9月8日召开的第七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广发期货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公司向广发期货增资5亿元,使广发期货的注册资本增至11亿元,资金来源为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并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权办理增资广发期货的有关事项。公司已根据上述决议,完成了向广发期货增资5亿元事宜,广发期货于2011年9月获得了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亿元。

    (2)、向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事项

    公司2011年6月10日召开的第七届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向广发信德增资人民币2亿元,并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权办理增资广发信德的有关事宜。公司已根据上述决议,完成了向广发信德增资2亿元事宜,广发信德于2011年7月获得了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亿元。

    (3)、向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增资事项

    公司2010年10月22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向全资子公司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增资4.5亿港元(或等值其他货币),使广发控股的实缴资本增至6.8亿港元,并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权办理增资广发控股的有关事宜。公司已根据上述决议于2011年5月完成广发控股增资事宜,使其实缴资本增至6.8亿港元。同时,为利用新增资本增强广发控股经纪、承销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实力,广发控股完成了向它的三个全资子公司增资的工作,其中:广发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获增资2.5亿港元,实缴资本达到4.1亿港元;广发融资(香港)有限公司获增资0.25亿港元,实缴资本达到0.5亿港元;广发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获得增资1亿港元,实缴资本达到1.3亿港元。

    公司2011年10月28日召开的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根据公司战略、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及业务发展需要,同意向广发控股增资621,208,000元人民币(或等值港币),资金来源为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并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权办理增资广发控股的有关事宜。公司已根据上述决议于2012年4月完成广发控股增资事宜,使其实缴资本增至14.4亿港元。

    (4)、公司拟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

    公司2011年9月8日召开的第七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从事《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所列品种之外的金融产品等投资,对该另类投资子公司的投资总额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授权经营管理层在上述投资额度内决定分批注资的具体事宜,和全权办理子公司的筹备、报批以及设立等相关事宜。目前正在筹备中。

    5.2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单位:万元

    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分行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毛利率比上年增减(%)
    证券经纪业务303,408.60198,691.0734.51%-45.19%-8.38%-26.31%
    证券自营业务15,816.064,190.7973.50%-83.52%-6.55%-21.82%
    投资银行业务87,130.5430,742.4764.72%-5.54%48.29%-12.81%
    资产管理业务24,999.946,759.8972.96%53.81%87.75%-4.89%

    备注:证券经纪业务和证券自营业务营业利润率减少超过20%的原因是,由于股票市场成交量萎缩以及股指大幅下挫,导致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减少,其营业成本也相应减少,但存在相对刚性,使营业成本降幅低于营业收入降幅。

    5.3 报告期内利润构成、主营业务及其结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和利润指标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为证券经纪业务和证券自营业务受股票市场成交量萎缩以及股指大幅下挫的影响。从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来看,公司经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34亿元,同比减少45.19%;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71亿元,同比减少5.54%;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53.81%;公司自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减少83.52%。;从主营业务营业利润率来看,公司经纪业务营业利润率为34.51%,同比减少26.31个百分点;公司自营业务营业利润率为73.50%,同比减少21.82个百分点;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营业利润率为64.72%,同比减少12.81个百分点;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营业利润率为72.96%,同比减少4.89个百分点。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768.11亿元,同比下降19.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16.35亿元,同比增加63.06%;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9.46亿元,同比下降41.82%;营业利润为25.04亿元,同比下降55.61%;利润总额为25.55亿元,同比下降5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64亿元,同比下降48.75%。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其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6 财务报告

    6.1 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6.2 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 适用 √ 不适用

    6.3 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本年度子公司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新增的合并报表范围包括:广发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广发投资(开曼)有限公司、广发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广发合伙有限公司、广发中国价值基金、广发中国优势基金。

    6.4 董事会、监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