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评论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信息披露
  • A6:公司·纵深
  • A7:公司·动向
  • A8:路演回放
  • A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1:股市行情
  • A12:市场数据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中国经济已成功探底了吗
  • 千万别忽略公众的经济感知和预期
  • 让退市政策力度来得更大些
  • 业绩压力超大 基金经理走马灯
  • 警惕流动性风险引致金融财富大幅缩水
  • “ 一锤子交易 ”
  •  
    2012年7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评论
    中国经济已成功探底了吗
    千万别忽略公众的经济感知和预期
    让退市政策力度来得更大些
    业绩压力超大 基金经理走马灯
    警惕流动性风险引致金融财富大幅缩水
    “ 一锤子交易 ”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千万别忽略公众的经济感知和预期
    2012-07-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程 实

      在微观力量崛起的当下,宏观专业层面的信心十足和微观草根层面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突兀的对比,而后者的忧虑正对中国经济走向产生着深远影响。如此看来,协调宏观和微观,需要政策层尊重草根感知,争取让普通大众更好地分享增长成果,更多地参与改革。

      程 实

      讲述网络暴力引发蝴蝶效应故事的电影《搜索》最近很火。也因为这一点,该片几乎被网络力量扼住了咽喉。这个有趣而讥讽的事实,恰恰表明这部电影与这个时代是如此的贴合、默契。对于经济研究者而言,网络暴力仅仅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侧面剪影,电影本身及其引发的争议,刚好揭示了当今一个重要趋势:微观力量已然崛起。而这股力量也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

      细观中国经济,眼下正处于宏观力量与微观力量此消彼长、摩擦日剧的微妙时刻。宏观层次,专业人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影响着舆论走向与政策抉择;微观层次,大众云里雾里、行为审慎,影响着个体抉择与政策效力。一边是专业人士的政策影响力不断增强,另一边是非专业人士的微观影响力不断增强,两相碰撞,宏观理性抉择与微观非理性行为矛盾渐深、碰撞日甚。有那么一瞬间,甚至会有这样的错觉:宏观层次的专业人士在自说自话,微观层次的大众在我行我素,双方都对自己的逻辑和判断充满自信,却忽视了对方的立场和影响。

      这种宏观与微观的脱节现象在二季度GDP增长数据公布之后更加突出。宏观层面,遍观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触底反弹已渐成共识。宏观专业论调的差别仅在于,更乐观一些的人认为,最坏的时刻已过去,二季度GDP增长环比数据的小幅回升为此提供了证据;而其他人大多则认为,最坏的时刻正在或即将过去,三季度或下半年中国经济同比数据也将完成底部构筑并很快走出阴霾。且不论这种一致的乐观在宏观层次就令人生疑,一系列高频月度经济数据在二季度加速下滑与同期季度GDP数据的表现并不全然吻合,而二季度GDP数据的背后,实际也反映出结构转型的点点逆流迹象。更重要的是,宏观专业层面的信心十足和微观草根层面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突兀的对比。

      如果刻意远离宏观经济数据,转而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人与事,不难体会微观之忧的存在与趋强。

      微观之忧一,对经济大势的忧虑。大众的工作生活并不以经济数据为中心,对经济状态变化的感知也相对滞后,而一旦感知发生变化,他们也倾向于维持变化后的感知较长一段时间。换句话说,在专业人士看来,大众的预期可能有失理性。且不论理论上理性与否,大众非专业的经济感知和预期是质朴且平滑的。而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于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独立增长的神话被事实无情打破,在新闻报道、政策变化和专家言论的综合影响下,大众对中国经济趋势的感观认知已从之前的“快增长”转变为“慢减速”。这种认知的形成,且正在对微观层面的投资预期和消费选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并不会因为宏观层面筑底论的共识达成而骤然逆转。

      微观之忧二,对楼市升温的忧虑。尽管政策层依旧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动摇,抑制投机性需求的举措也并未实质性削弱,但无论在宏观层次还是微观层次,楼市松动都是不争的事实。宏观层面,这种松动表现为二季度楼市销售回暖对GDP增长的有效贡献;微观层面,这种松动则表现为极易感知的一线城市房租上涨和供需再旺。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大众而言,楼市升温带来的不仅是买房、租房成本上升的忧虑,还有对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信心忧虑,这给后续消费的提振带来了不容小视的微观压力。

      微观之忧三,对货币贬值的忧虑。在货币层面,中国始终存在一个尴尬的悖论,即人民币币值的内外表现相互矛盾。去年,中国通胀高企,人民币却面临着较大升值压力;今年以来,中国通胀缓解,人民币却在二季度呈现出罕见的贬值态势。身处如此尴尬货币矛盾中的大众,不得不接受人民币要么对内贬值,要么对外贬值这个无奈的现实。而这对于居民消费、企业生产和大众投资都是潜在的制约。

      微观之忧四,对金融深化的忧虑。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是金融深化,即加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引导货币政策预调微调释放出的流动性更好、更快地流进实体经济,支持转型发展。但今年以来,货币市场的资金紧张状况虽已得到缓解,但在趋向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微观市场的博弈却呈现出一些微妙迹象。央行两次降息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旨在解决微观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并试图通过利益再分配改善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但在微观环境中,议价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在金融环境变化中议价能力变得更强,商业银行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向议价能力显著增强的大型企业提供更好、更贴心的金融服务。而中小企业不仅议价能力没有显著提升,还受到银行服务精力向维护大型企业关系被动转移的间接影响,其获得的金融支持依旧无法满足其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微观之忧五,对风险复发的忧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风险集中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GDP崇拜、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等。而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压力的逐步加大,宏观层面尽管没有放松对这些长期风险的关注和管控,但微观层面对风险复发的忧虑有所加大,这种忧虑对于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都悄然产生着制约性影响。

      如此看来,在微观力量崛起的当下中国,协调宏观和微观,需要政策层尊重草根感知,加强预期引导,做实民生工程,深化金融改革,完善保障机制,让普通大众更快地增强信心,更多地参与其中,更好地分享增长成果。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宏观经济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