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外资撤离的市场洗牌意义
  • 从矛盾焦点上寻找中国经济突围口
  • 治理内幕交易,
    目前在法律上还有漏洞
  • 温州炒房团全面败退
  • “内外并行”模式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加速
  • 罗姆尼冒险一搏
  •  
    2012年8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外资撤离的市场洗牌意义
    从矛盾焦点上寻找中国经济突围口
    治理内幕交易,
    目前在法律上还有漏洞
    温州炒房团全面败退
    “内外并行”模式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加速
    罗姆尼冒险一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罗姆尼冒险一搏
    2012-08-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袁晓明

      袁晓明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8月11日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正式宣布,选定来自威斯康辛州的共和党国会议员保罗·瑞恩做他的竞选伙伴。在宣布大会上,也许太激动了,罗姆尼居然口误,称瑞恩将是下一届美国总统,察觉后,在瑞恩讲话前,他赶紧纠正,说瑞恩将是下一届美国副总统。没错,如果罗尼在11月的大选中战胜奥巴马,42岁的瑞恩将成为下一届美国副总统。

      瑞恩成为罗尼竞选伙伴,结束了美国政坛的一大悬念,共和、民主两党的政治角逐进入了最后三个月的冲刺。

      一般来讲,美国的副总统候选人对总统大选胜负无多大影响,选民选的是总统,不是副总统。在2008年大选中,奥巴马挑选了口误不断的拜登当副手,拜登的口误成了许多脱口秀明星的素材,但他的低级错误并没有影响奥巴马的当选。

      在一次竞选集会上,拜登大大赞扬了一位在场的退伍军人,说到激动之处,他大喊:“恰克,站起来。”他的意思是大家能看到他赞扬的恰克,结果,恰克不买拜登的帐,就是不站起来,拜登先是有点纳闷,还算反应快,看见了恰克坐在轮椅上,他赶忙连声说:“我的天哪、我的天哪。” 拜登毕竟是在美国政坛混了大半辈子的老手,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我们都给恰克站起来。”从此,“恰克,站起来”成了美国经典的政治笑话之一。

      当然,拜登绝不能代表美国副总统的水平,历史上当了两届副总统后还出马成功竞选总统的,大有人在。此前,罗姆尼曾表示,希望一名拥有“国家视野”的人作自己的副手。看来,至少这一点,他做到了。在当今美国政坛,保罗·瑞恩是无疑是一位非常耀眼的明星,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瑞恩是国会财经委员会主席,被舆论称为有政治家的口才和经济学家的头脑。他曾经在白宫就医疗保险法案与奥巴马辩论,弄得奥巴马很难堪。奥巴马在2008年挑上拜登,也许是要以拜登的愚笨去陪衬自己的聪明,罗姆尼却不要用副手的愚笨陪衬自己,他挑选瑞恩却是挑到了当今共和党的顶尖智囊。

      有意思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在舆论以及社会各界的猜测中,瑞恩并非是共和党副总统最热门的人选之一,罗姆尼挑选上年轻、英俊的政治明星瑞恩,并非要靠瑞恩去赢得大选,而是显示出他要拯救美国的决心。难怪有政治评论员称,这不是一个保守的选择,而是一个大胆和冒险的选择,因为在过去几年里,瑞恩几次拿出了试图解决债务危机的预算改革方案,但最终都被民主党所阻止。其中最重要的是去年主持起草名为“通往繁荣之路”的2012财年预算提案,提出大幅削减联邦预算、全面减税、深度改革社会福利与医保体系。这一提案被称为“瑞安预算案”,深得保守派欢心,成为共和党在财政方面的主流提案。

      尽管在政治理念和经济政策上,共和、民主两党有一百八十度的不同,但今天他们都面对一个共同的挑战,那就是美国面临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上的衰退。正因为这个挑战太大、涉及太多的选民利益,奥巴马没有拿出任何解决美国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方案,只是不断地增加政府开支、赤字和债务,在增加了几万亿债务后,失业率仍然停留在在8%以上的高位。罗姆尼在竞选中提出减税等经济政策,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改革退休医疗方案等棘手的问题。在华盛顿的所有政客中,瑞恩是唯一提出要改革医疗、预算等以解决美国的债务危机,从而不仅在近期,而且在长远上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的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如果美国的债务继续增长,美国无疑会成为第二个希腊,不仅当前的经济衰退不断恶化,而且下一代的前途也将非常黯淡,今天的美国债务已经达到16万亿美元,与美国的年国民生产总值持平,这是非常危险的界限。如果债务继续增加,就会到一个回不了头的临界点。下一届总统和国会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只是减少一点失业率,比如从8.4降到7.9,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有伤筋动骨的大改革。罗姆尼一直支持瑞恩的改革方案,有民主党策略家就说,奥巴马等喜欢罗姆尼的这个选择,因为他们相信美国人不能承受大的改革。而奥巴马与民主党希望通过加大投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向富人增税,以填补财政赤字。

      两党在财政问题上的不同看法,代表着双方在如何实现美国经济复苏上的不同路线。在瑞安加入选战后,罗姆尼称他的竞选阵营将提出“大胆、具体和可实现的”经济主张,比如“创造1200万个新工作机会,增加中产阶级家庭的实际收入”,同时削减财政赤字、改革医疗与福利、实现美国能源独立等等。

      有多少美国人会接受罗姆尼与瑞恩的拯救方案?三个月后见分晓。

      (作者系高级管理咨询顾问,专栏作者,现居美国达拉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