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海外
  • 6:金融货币
  • 7:证券·期货
  • 8:路演回放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圆桌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以合理城镇化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 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结构性分化
  •  
    2012年8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以合理城镇化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结构性分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结构性分化
    2012-08-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克新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化特征明显,主要受到欧元区可能解体、地缘政治紧张以及极端灾害天气影响。今后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将继续呈现走势各异的局面。受大宗商品价格分化与波动影响,一些相关行业经营状况短时期内难有好转,并将推高未来食品价格。为此,国家层面宏观调控应当继续刺激国内需求,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陈克新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化明显

      受到欧债危机阴霾笼罩、地缘政治紧张以及极端灾害天气影响,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主要品种价格走势分化,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化特点。这种差异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在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势震荡下行同时,粮食、原油等产品价格却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

      今年上半年,全球实体经济普遍减速,部分地区国家甚至出现经济停滞与衰退,中国出口环境显著恶化。据统计,1—7月份全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15.6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出口增速则由6月份的11.3%,急剧下滑至1%。出口增速遭遇“急冻”,直接拖累了制造业增长。7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仅为9.2%,创下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纪录。这就使得大宗商品需求乏力。

      受其影响,今年以来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先扬后抑,震荡走低。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6月份 CCPI价格指数比年初下降5.8%,同比下降4.9%。进入7月份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继续下滑,环比下降1.52%,同比下降8.69%。

      重要大宗商品中,与去年同期比较,矿产类降幅最大,下降19%;其次为橡胶类,下降17%;有色类下降将近17%,钢铁类下降13%。从国内销售价格来看,7、8月份天然橡胶销区价格逼近21000元/吨,上海期货螺纹钢吨价连续击穿4000元与3800元两个整数关口,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

      另一方面,因为世界玉米、大豆、小麦主产国,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遭遇严重旱灾,引发全球粮价飙升。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大豆、玉米价格涨幅30%—50%,均接近或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发布的涵盖55种食品的价格指数,在7月份上涨了6.2%,是2009年11月以来的最高涨幅。与此同时,一度因为欧债危机恶化而大幅跌落的石油价格,也从80美元/桶下方大幅反弹至8月下旬的97美元/桶,几个月内涨幅超过2成。

      

      后市行情继续其价格分化走势

      今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如何?一般而言,还将延续其分化走势。

      1.下半年经贸形势仍不乐观,金属、矿石、橡胶等价格或许进一步探底。

      进入下半年以来,中国经贸形势仍不乐观。7月份投资、生产、消费、出口等主要经济数据均弱于预期,尤其是出口增速急剧回落,房地产投资呈现下降。据此分析,7月份GDP增速或许已经“破7”。如果8、9月份继续这一态势,三季度GDP增速势必低于7.5%的增长目标。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不久后欧元区真的解体,引发中国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甚至出现月度负增长局面,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一定加大。目前来看,虽然这种极端情况不是一定发生,但却具有较大可能。

      这主要是因为欧元区国家负债太多,风险还在扩散,尤其是缺乏救助资金。因此,希腊等高风险国家或许率先退出欧元区,并向西班牙、意大利等其他国家扩散,由此拉开欧元区解体序幕。除非欧元区国家取得共识,由欧洲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否则,一旦这种局面真的出现,与实体经济需求更为密切的金属、矿石、煤炭、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将会遭遇最后一击,出现新的探底。当然,上述商品价格新的下探,也就意味着利空出尽,开始真正触底,距离全面反弹已经不远。

      2.地缘政治关系紧张,推高石油风险溢价。

      继欧债危机阴霾笼罩之后,今年以来地缘政治关系更为紧张,尤其是战争风险增加。目前海湾局势阴云密布,叙利亚动荡不安,南海也有紧张气氛。由于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广,近海石油开采增加,以及油页岩技术发展提高天然气供给,美国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度大大下降;并由于经济复苏乏力,因此美国与以色列发动对伊朗战争的概率正在提高,从而扩大了石油价格中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

      受其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近段时间以来一直震荡走高,8月下旬已经逼近100美元/桶整数关口。如果今后美国、以色列与伊朗真的开战,并导致全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将会迅速提高到120美元/桶,甚至更高价位。

      3.供应相对紧张,全球粮食减产问题进一步发酵。

      由于一些国家玉米、大豆、小麦减产,库存量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全球粮食涨价态势已经确立。又由于大量资金入市炒作,加重粮食金融属性,从而使得粮食减产问题发酵,推波助澜价格上涨。中国虽然因为连年丰收,粮食库存较为充裕,除大豆外,其他粮食进口依赖不高,有条件实现粮食价格相对稳定,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亦不可能独善其身,很有可能出现国内粮农惜售与枪购情况。况且,国内一些地区也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与病虫灾害,在获取丰收的同时也支付了更高成本,因此需要在收购价格中考虑成本增加因素。

      尤其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全球粮食减产,由此而引发的大豆、玉米价格飙升,会显著提高国内生猪、家禽的饲料成本,再考虑到过去一段时期猪粮比价低于6:1的情况,即便国内口粮价格相对稳定,但也有可能发生肉、蛋、奶、食油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情况,由此增强城乡居民的涨价感受。

      

      流动性泛滥增强未来市场价格上涨势头

      面对更严重经济衰退的威胁,各国政府出于本能,会不惜一切刺激经济增长。其中最主要途径就是大量印刷钞票,向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流动性,并将利率降低到零,或者是接近于零的水平,一直到经济复苏为止。

      具体而言,这种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欧元区解体后,希腊等高负债国家通过货币急剧贬值方式甩掉沉重债务包袱,同时明显增强其产品(包括旅游服务)出口竞争能力,重启经济增长引擎。这方面确实有历史先例可循。

      譬如不久前,拉美国家就曾使用过这个“法宝”,化解了债务危机。现今拉美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货币储备充足。其中巴西经济总量在2011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老六”。据此分析,拉美国家经济成果不仅为欧洲羡慕,其摆脱困境途径亦有可能被仿效。

      2.欧元区避免解体,唯一可行办法就是欧洲央行向美联储学习,大量购买其成员国债券,开辟稳定的救助资金来源。围绕这类建议,欧洲已经提出多种方案,现在只需德国点头同意。虽然德国很不情愿,但也不排除为了避免更大损失, “两害相权取其轻”,到最后关头德国被迫妥协的可能。

      3.为了刺激与巩固经济复苏成果,以及抑制庞大债务升值,作为对抗措施,美联储会择机推出新一轮货币数量宽松。

      4.世界其他国家央行释放流动性。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对此进行了呼吁,要求各国央行进行“放水”,以保障流动性充裕。

      世界各国大量注入流动性,货币竞相贬值的结果,当然是全球流动性泛滥,从而为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回升提供货币基础。

      价格走势分化对于宏观经济影响及对策

      如果欧元区真的解体,出口贸易进一步萎缩,拖累实体经济继续下行,大宗商品中的煤炭、金属、矿石、橡胶等市场需求势必遭遇重大冲击,引发价格新的探底。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也会恶化。

      又由于基础原材料价格碰撞成本底部后,会率先触底反弹;而加工制造业产品因为需求乏力,无法将所增加的原材料成本完全转移,因此加工制造企业,比如钢铁、轮胎、化工等行业会利润下降,亏损增多,日子不会好过,进而加大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如此恶性循环。

      为此,国家层面应当未雨绸缪,在加大货币宽松力度的同时,启动更多的重大投资与消费项目,以增强国内需求动力,提高市场信心,消除经济“硬着陆”风险。在这方面,我们大有可为。

      比如城市下水防洪设施建设,廉租房建设、环境保护建设,医疗与教育建设、强大国防建设等,所需要的人员、资金、物资很多很多,距离所谓泡沫过剩还很远很远,而我们又有很大能力。关键是将其旺盛需求与闲置资源(人、财、物三个方面)较好地结合起来。这些事情做好了,可以实现中国经济更高增长速度。

      即便欧元区解体,煤炭、金属、矿石、橡胶等大宗商品中价格出现新的跌落,但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却因为需求刚性、供应能力有限(土地、灾害)与生产流通成本有增无减因素影响,而难以跌落,至多是其涨幅受到抑制而已。

      与此同时,如果地缘政治关系紧张,也会继续推高石油风险溢价。因此,预计未来不太长的时间内,中国CPI指数(居民消费价格)迅速回落局面将会扭转,食品性通胀特征明显。对此当然不可掉以轻心。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当继续把稳增长置于更加重要地位,提高对于物价上涨的容忍度,采取增加收入,提高弱势群体补贴,降低税收等措施对抗物价上涨,切不可抑制需求,尤其是合理需求。否则,中国经济有可能陷入经济滞胀,这是所有选项中最为糟糕的局面。

      (作者单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