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路演回放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圆桌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日本的货币宽松药不对症
  • 政策拉动增长正变成可触摸的现实
  • 上市银行降低分红比例弊大于利
  • 越澄清 越蹊跷
  • 外论一瞥
  • 假说与秩序的殊途同归
  •  
    2012年9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日本的货币宽松药不对症
    政策拉动增长正变成可触摸的现实
    上市银行降低分红比例弊大于利
    越澄清 越蹊跷
    外论一瞥
    假说与秩序的殊途同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策拉动增长正变成可触摸的现实
    2012-09-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温建宁

      随着投资经济思维的改变,随着内需的比重提升,服务业的地位将逐渐上升,中国经济的艰难探索,已为经济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有很大希望走出低谷。汇丰发布的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虽只有0.2个百分点的向上幅度,但传递出的信号却是明确的。

      温建宁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表现欠佳,持续下行的周期延续了8个月之久,不但大大小小的企业在煎熬中坚持,城乡居民也承受了太多压力,国人急切盼望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能尽早显露效果,至少能在九月出现企稳向好的信号,哪怕这种底部特征的信号还很微弱,无疑都将会促进民众恢复信心。

      汇丰控股20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47.8%,略微高于8月的47.6%,虽只有0.2个百分点的向上幅度,但传递出的经济触底成功的信号却是明确的,似已蕴含了经济摆脱颓势,开始显现探底回升、走向好转的黎明之光。这一毫不起眼的数据变化,有可能表明中国经济下行走势在开始扭转,经济急速下滑将该暂时告一段落,8月的47.6%成为全年最低点的可能性大增。

      汇丰PMI分项指标数据,更说明经济放缓程度在减弱,而企稳向好程度在对等地增强。9月新订单指数为47.6%,较8月的46.1%增长了1.5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3%,较8月的45.5%回升了0.8个百分点,显示出生产的源头需求因素在好转,新订单回升预示的经济复苏更真实。自6月以来稳增长的货币降息政策,以及此后扩大投资额度的财政刺激政策,终于在时滞数个月之后起到了稳定经济增速的作用,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正在逐渐变成可以触摸的现实。

      其实,经济向好的“启明星座”,早就出现在经济的星空中。国家统计局9月9日公布宏观经济数据, 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1%,比上月涨0.2个百分点,农村上涨1.8%,比上月涨0.3个百分点,农村价格涨幅较城市略大,全国性物价水平先于经济明显回升,价格剧烈下降的局面初步扭转,物价从偏冷的低位摆脱羁绊而上行,成功跨过价跌量减的看淡期而复苏,价格颓势趋于逐渐终止,稳物价的政策效应产生作用。

      这种价格率先探底回升的态势,实是经济即将触底反弹的先导信号,虽然经济复苏会拉大物价水平回归,有效控制好物价抑制房价上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在8月CPI数据中,食品价格上涨3.4%,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2.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和上月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1.5%相比,非食品价格则略有降低,而8月食品价格上涨明显较大,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08个百分点,尤其是新鲜蔬菜价格上涨23.8%,还有鲜果价格上涨9.7%、水产品价格上涨5.6%,粮食价格上涨3.2%,粮食蔬菜涨价幅度太大太猛烈。保持生活质量、生活品位逐渐提高,不受物价因素变动影响而降低,将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难题。

      好在,如果考虑全年CPI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波动趋向于动态平衡。从同比增长去考察,年初的前两个月是正的,从3月开始转为下降,考虑从4月开始的下降幅度环比值,依次是0.4%、0.7%、0.7%、0.8%和0.6%,可见降幅在7月份之前逐渐增大,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0.8%之后,却从8月份开始转势,数据数值虽然高达3.5%,但相对降幅已经减小到0.6%,说明物价运行步入平稳态势,相对宽松货币政策或者投资政策,在产品去库存化过程中产生了积极作用。

      经济复苏是好事,但复苏的初期势头很脆弱,存在反复的可能,存在底部剧烈震荡的可能,因此,应对政策只能加力而不应减力。比如,9月制造业产出指数为47.0%,不仅比8月下跌1.2个百分点,而且是十个月以来的最低值;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1.1%,虽然盘旋在警戒线之上,但比8月54%降幅明显偏大,说明生产终端的产品销售也得到重视,这是生产部门实行良性循环的前提,解决产品积压“去库存”这个关键,盘活经济存量才会有条件创造增量,才有可能实现经济长久的可持续复苏。

      决定经济向好更积极的因素,来自宏观管理层的创新思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上的讲话,就透露出未来二、三十年保持经济活力的政策新思想,那就是选择消费成为经济的新动力,选择城镇化成为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

      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按户籍人口计则仅为35%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差距就是潜力,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聚集效益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从而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这正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笔者以为,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随着投资经济思维的改变,随着内需比重的提升,服务业的地位将逐渐上升,成为工业升级和城镇化的重要推手,中国经济就有很大希望走出低谷。经历了经济转型过程的迂回曲折,经历了经济下行较长时间的反复检验,经历来自外部或内部的经济动荡冲击,中国经济的艰难探索,已为经济寻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是经济内部全新的认知和信念,终将凝结成经济活动中成员的首创精神,终将迎来经济全面高涨的时期,现在看,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条件都已经具备。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统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