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利明献:敏感的“交易员”银行家
  • 国际视角下
    中国银行业的转变样本——专访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
  •  
    2012年12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面对面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上证面对面
    利明献:敏感的“交易员”银行家
    国际视角下
    中国银行业的转变样本——专访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利明献:敏感的“交易员”银行家
    2012-12-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凌云峰 朱文彬 ○编辑 于勇

      

      同汇丰CEO斯图尔特·格利弗和花旗集团新任CEO迈克尔·考伯特等一样,利明献也是一位出身于交易员的国际银行家。不同的是,他是一位华人,操一口流利的中文。

      两年半前,利明献身负重任,从花旗台湾商业银行董事长任上空降广州,挑起了重振广发银行的重任。利明献身体力行,现在还直接分管该行金融市场部,由于该部设在上海,因此每个月他都会飞赴上海。

      接触这位国际银行家,并没有想像中的那种盛气凌人,不时爽朗的笑声和健谈的风格,更让他平易近人、温文儒雅,也一下子接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使得这一次专访显得轻松愉快,原计划一小时的采访,不知不觉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

      利明献拥有非凡的记忆力,看见本报记者,他立马想起一年前在去重庆时的偶遇,仍然记得当时笑谈交易员出身任银行高管的往事。再次重谈这个话题时,利明献自嘲道,“我是交易员做得不好,才来做官僚的”。

      他认为,其实并不是交易员出身就适合做银行的管理层,银行选择谁任主管,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选择,同时,还要看交易员自身对其职业生涯的选择。或许,银行选择交易员背景的人任主管,考虑的是他对市场的敏感性、在推进业务改造上的积极性,还有对提供产品或文化方面的价值贡献,更重要的是,能不能以身做责,引导这家银行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利明献并没有从外面招来资深的人才,而是自己培训员工,并给机会让他们去表现,好多人两三年前才毕业,现在已成为业务骨干。

      利明献还特别注重企业创新基因的传承和发扬。他特意在广发行成立了一个创新实验室,针对未来银行的竞争模式、行销模式,广发银行的员工可以自由地发表想法,实验室会为这些ideas提供一个平台,同时有人去跟踪并讨论,只要遇到可行的,就拿出一些经费去实验。“让员工不怕尝试,不怕失败,鼓励创新,自由发挥,尽量多做一些表扬的动作,慢慢这种文化就能建立起来。”他说,创新是广发所追求的企业文化精神之一,不会因噎废食。

      风格低调、做事高调,这是外界对利明献的评价。公众场合他鲜少露面,但却经常深入各分行、支行和网点,并时时和国际国内的专家交流,加上家庭多元化背景,他经常来往中国及世界各地,按他自己的话说,就跟移动金融一样,是“移动式”的。

      利明献说,小时候由于家里人口多,父母并没有严厉管束。后来走上金融这条路,是因为专业学的是经济学,最喜欢的课程是国际金融,所以才进银行工作,“觉得银行待遇不错,所以来银行找口饭吃,以前银行是金饭碗嘛。”

      利明献在此次采访中还首次谈及他的孩子,两个孩子现在一个内地从事零售行业,另一个在美国在读工业设计。“走什么路是他们自己事情,他们自己喜欢做就做什么,我不干涉,只要不给我带来麻烦就好,”利明献说,越是对小孩呵护,他们依赖性就越强,而求生能力和事业能力就会越差。这种观点其实已渗透到其经营银行的理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