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专 版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社会融资结构突变 非信贷融资撑起“半边天”
  • “影子银行”之辩
  •  
    2013年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社会融资结构突变 非信贷融资撑起“半边天”
    “影子银行”之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社会融资结构突变 非信贷融资撑起“半边天”
    2013-01-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枫林
      影
      子
      银
      行
      张大伟 制图

      编者按

      经济社会转型之际,呼唤市场机制的健全,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已是当务之急。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和枢纽,若要有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体魄,首先要让金融血液在经济体中顺畅流动。

      2012年,对于金融业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内,社会融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信贷占比持续下降,而企业债券、信托贷款等融资高速增长; 年中,贷款利率两次扩大向下浮动,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松动,利率市场化提速,国内银行业躺着也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

      去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20多天涨停,在欧美日加大量化宽松政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并不平静;证券市场债强股弱,企业债超常规发展,城投债“动物凶猛”异常火爆,地方债呼之欲出;以温州、珠三角等为代表的地方金融改革风起云涌, 地方金改试验在巨大争议中艰难前行;保险投资新政次第落地,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管理市场全面开放,银证信保将共同分羹“资管盛宴”,财富管理时代扑面而来……

      在“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感召下,2013年将是改革全面开花、改革攻坚之年。金融业诸项改革已然破题,摸清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是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直面的历史使命,也是做好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前提。

      着眼于刚刚过去的酝酿变革动力的2012,展望充满希望又饱含不确定性的2013,我们汲取金改大潮中几朵耀眼的浪花,以几段横截面的形式试图记录这部令人激动的恢弘的金融改革交响曲,并与不怕困难勇往前行的一线改革者共勉。

      (凌云峰)

      11日,央行以发布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的方式,宣告了去年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信贷不再是融资舞台上的“独角”,而是让出了“半边天”,信托、债券轮番上演融资好戏。

      远隔央行千里的江苏,建筑公司老板孙先生扳扳手指估算了一下,“去年只跟银行借了四成的钱。”微观层面的实体,以自己的账本,证明了社会融资结构正发生改变。

      非信贷融资模式高速发展,深刻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在观察货币政策传导、判断市场流动性时,不能仅局限于货币供应量,还要关注社会融资总量、价格指标等。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枫林

      融资结构之变

      全年人民币贷款仅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同比低6.1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8.2%,同比高6.6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4.3%,同比高3.7个百分点

      15.76万亿元,201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足足比上一年多出2.93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位。

      这近3万亿的增长值里,信贷仅贡献了7000多亿,屈居第三席。信托贷款和企业债券,分别以10900亿元以及8840亿元的同比多增量位列榜首和次席。

      这也带来融资结构的显著变化。全年人民币贷款仅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同比低6.1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8.2%,同比高6.6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4.3%,同比高3.7个百分点。

      这一系列数据均指向,实体经济通过贷款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取资金的趋向更加明显。据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观察,社会融资总额中银行贷款的占比从2010年开始快速下滑,而在2000年其占比则为80%-90%,这表明银行信贷活动的减少以及非银行信贷活动的快速增加。

      江苏某建筑公司的老板孙先生告诉记者,过去基本上七成的资金都是从银行贷款,但是去年从当地银行贷款比较困难,“支行报上去了但是分行批不下来”,只有约四成的资金从银行直接贷款,另有30%的资金是通过承兑汇票来获取的,剩下的就是亲戚朋友“参股”,也就是俗称的民间融资。

      非信贷融资的快速发展也引起宏观管理部门的关注。数月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一个概念——前瞻性地调节社会融资总规模。那么,如何前瞻性调节?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认为,调节社会融资总规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总量控制,适度增加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另一方面,继续调整、优化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减少信贷占比,提高债券等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

      判断指标之变

      在观察货币政策传导,判断市场流动性时,不能仅局限于过去的货币供应量,还要关注社会融资总量、价格指标等

      社会融资中非信贷势力的增长,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观察货币政策传导,判断市场流动性时,不能仅局限于过去的货币供应量,还要关注社会融资总量、价格指标等。

      一位央行的人士坦言,“2009年以后我们有了很多新的金融产品,理财、信托等,这已经让我们传统的做经济研究的人分析不清楚现在什么是货币供应,什么是传统意义上的信贷了。”

      一直以来,货币供应量(M2)是观察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指标。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降低了M2的指标作用。由于理财产品等银行表外业务以及影子银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融资渠道所产生的流动性资产在M2的统计口径之外,M2增速本身也受到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而呈现季节性波动。因此,M2增速对判断广义流动性的参考意义降低,有必要结合价格指标来判断货币条件。

      他建议,“2013 年在判断流动性和货币条件时,应更加关注社会融资总量等广义融资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日前撰文也强调,在观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时,不仅要关注货币供应量,还需要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能有效影响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投资消费等实体经济指标产生较大影响。

      有一种误解,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可以取代货币供应量,来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对此,盛松成指出,统计社会融资规模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货币供应量,而是二者相互补充。从我国情况看,尽管人民币贷款占比下降,但依然是社会融资规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融资规模能够更全面地从信用角度和金融机构资产方反映货币政策的传导,因此社会融资规模可以与货币供应量统计相互补充,互相弥补,从两个方面共同反映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融资渠道之变

      全年人民币贷款仅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同比低6.1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8.2%,同比高6.6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4.3%,同比高3.7个百分点

      央行年度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合理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结构的调整,一方面,社会融资要向债券、股票等融资渠道适当倾斜,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另一方面,社会融资中占比最大的信贷投放要保持平稳适度增长,改善结构,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

      刚刚过去的2012年,企业债券净融资2.25万亿元,较2011年大幅增加六成,也创下了企业债年度净融资量的历史新高。市场人士预计,随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2013年企业债融资量仍将保持高位。

      海通证券发布的报告预计,今年非信贷社会融资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以债券和股票融资居多。因为一方面,直接融资是“十二五”的发展重点之一,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目标是15%;另一方面,2013年上半年通胀上行有限,发债利率相比加权贷款利率不高,企业也将倾向债券融资。

      但是,信托融资规模则可能出现一定下降。从融资主体来看,房地产企业现金流有所转好,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城投债融资加速,因此新增资金需求可能出现回落;另一方面,由于信托资产池存在不透明,也存在一定偿付风险,监管可能更趋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