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基金公司频增资
    或为新业务“开路”
  • 择日再战
  • 业内人士提醒:
    谨防移民项目陷阱
  • 日本货币宽松或继续加码 日元弱市亦现良机
  • 新债发行降温 债市“泡沫化”行情或近尾声
  •  
    2013年3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财富管理
    基金公司频增资
    或为新业务“开路”
    择日再战
    业内人士提醒:
    谨防移民项目陷阱
    日本货币宽松或继续加码 日元弱市亦现良机
    新债发行降温 债市“泡沫化”行情或近尾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择日再战
    2013-03-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魏凤春

      经济数据与政策改革多空交织,舆论情绪与股指期货参与意愿均有下降,说明市场的观望情绪渐浓。改变市场趋势的力量,或在于政府经济政策的明晰,或在于经济复苏的证伪。而在此之前,A股的上下波动空间都将比较有限,投资者可以调节对周期板块的配置,偏向新兴成长,并保持对必选消费品某些子行业的警惕

      ⊙魏凤春 ○主持 于勇

      

      新近发布的经济数据略微偏空,可能令对经济复苏期望甚重的投资者失望,并短期抑制A股的上行空间。如此判断,是考虑到当前经济增长、通胀与货币三方面的制掣局面。

      第一,分析与经济增长相关的三个数据,可以发现经济复苏的动能略显疲弱。首先,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9.9%,比去年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以此数据测算,国内的工业产出缺口基本持平。其次,1-2月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速为21.2%,较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上升6.6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下滑5个百分点。可见,当前是房地产投资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意愿仍不见好转,产能压力仍在继续。最后,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显著下滑至12.3%,说明消费整体仍无大起色。

      第二,尽管CPI超预期,但通胀压力不大。一方面,PPI回升幅度继续放慢,-1.6%的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环比增速同样放缓。而且,生产资料PPI疲软,对中下游行业的成本继续构成相对利好,企业目前无涨价压力。另一方面,2月CPI同比达到3.2%,虽然超出一般预期,但还是可归因于“春节效应”。随着“春节效应”消解,食品价格回落带动3月CPI下行,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值得注意的是,2月底运输价格上调,地产调控导致房租上涨等,或直接制约非食品价格的变动,增加3月CPI下行幅度的不确定性。

      第三,货币目标略显保守,可能暗含紧缩预期。因1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增加6836.59亿元,超出市场约3000亿元的此前预期,导致该月M1和M2分别提升至15.3%和15.9%,资金环境出现超宽裕状态。据我们最保守预计,2月份M1和M2同比大概率会在15%以上。而在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13%的M2增长目标,所以在后几月,货币政策的态度可能会更趋保守。

      综上观察,目前经济仍是量缩价平的阶段,经济复苏的动能再次减弱。虽然地产投资撑起了投资增速,但随着房地产调控的细项政策出台,房地产投资已独木难支,而制造业投资又很少逆周期,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未来投资增速乃至经济增长的维持,仍需要靠基建投资接棒,即要看政府托底经济增长的决心与准备。

      虽然经济呈现“弱”复苏,但投资者也不必完全失望,主要的理由在于:其一,政府“调结构”的态度与“稳经济”依然坚决。目前推动的政府机构与职能改革进展积极,这是从政府延伸到经济调结构的重要一环。可以展望,这些政府机构或者政策改革,必定会为经济运行节约成本,对宏观经济乃至微观主体构成长远利好。

      其二,金融制度变革与金融开放不断推进,将增强中国内地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证监会将放松对RQFII参与机构及投资标的的限制,其额度也将增加2000亿元至2700亿元。RQFII扩容加上境内长期资金入市逐渐被落实,并对应境内尚显宽裕的资金环境,整体环境仍对金融资产有利。比如,在香港上市的华夏沪深300ETF溢价率由前一周的0.5%上升到目前的0.9%,显示境外投资者对A股并不悲观。

      其三,外部环境改善,对我国经济或金融资产存边际促进作用。美国2月失业率为7.7%,为2008年12月来最低水平。日本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0.2%,显示出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与EPFR数据结合来看,发达股市最近7天流入70.4亿美元,美日股市分别流入51.6和10.7亿美元,新兴股市仅流入1亿美元,说明美日经济数据与资金风险偏好形成了正反馈,只要这一循环不被打破,投资者对发达市场风险资产的投资偏好仍将维持。

      总结来看,经济数据与政策改革多空交织,舆论情绪与股指期货参与意愿均有下降,说明市场的观望情绪渐浓。改变市场趋势的力量,或在于政府经济政策的明晰,或在于经济复苏的证伪。而在此之前,A股的上下波动空间都将比较有限,投资者可以调节对周期板块的配置,偏向新兴成长,并保持对必选消费品某些子行业的警惕。

      (作者系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