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投资与消费都不是关键点
  • 信贷规模超预期
    并未改变流动性趋紧格局
  • 对手是成功的助力
  • 加紧准备应对日本发起的全面金融战
  • 货币大动荡预示金融生态加速质变
  • 大股东欠款成抬头趋势
  •  
    2013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投资与消费都不是关键点
    信贷规模超预期
    并未改变流动性趋紧格局
    对手是成功的助力
    加紧准备应对日本发起的全面金融战
    货币大动荡预示金融生态加速质变
    大股东欠款成抬头趋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大动荡预示金融生态加速质变
    2013-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程 实

      当下,货币的内涵结构、作用机制、职能特征和社会效应正发生着不易察觉却影响深远的变化。这是时代转变对货币进化提出新要求的必经过程。随着信用货币体系在“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修复创伤,虚拟货币在科技进步和监管夯实助力下逐步成长,货币终将变得更加透明、公平和简单。

      程 实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经历货币史上最动荡不安、最匪夷所思、也最意味深长的一段时光。黄金、美元和比特币(Bitcoin),三代主流货币在各自舞台上都有着醒目表演,或令人欷嘘,或令人迷茫,或令人惊讶,令世人对货币充满了疑虑。

      货币是靠不住的,“三世同堂”更显如此:即便危机后不断有市场人士希望“回归金本位”,但国际金价大半年来持续跌势,已使投资者意兴阑珊,更遑论金本位的王者归来了。即便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论调不绝于耳,但美元并未以大幅贬值的态势退出历史舞台,反而自今年2月以来走出了一波强势升值,而就在市场转而预判“美元大牛市开启”之时,美元升值态势戛然而止,信用货币内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在美元身上已有充分体现,更遑论完全失去货币节操的日元了。即便大多数现代人已习惯于利用网络完成几乎所有的交易,但2009年诞生的比特币作为最具“世界货币相”的虚拟货币却鲜为人知,笔者甚至无法在Bloomberg系统里找到比特币的行情数据。不过,由于信用货币令人失望,自今年1月以来,比特币的美元标价(可视作比特币兑美元汇率)从不足20美元一路飙升至最高266美元,升值幅度之大令人瞠目,就在先锋市场人士转而预言“虚拟货币时代即将来临”之时,比特币却又掉了链子,本周三,在最高冲上266美元之后,比特币美元标价毫无征兆地一路狂泻至150美元左右,一日贬值逾40%。

      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货币的内涵结构、作用机制、职能特征和社会效应正发生着不易察觉、但却影响深远的变化,这不仅是当前货币“三世同堂”中动荡不安的深层原因,更寓意着全球经济金融生态正在“量变引发质变”。

      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看,变化体现在对波动风险的规避要求上。货币出现的初衷就是为了便利商品交易,但从金属货币进化到信用货币之后,货币的专一性被分散性所取代,信用货币呈现出明显的主权特征。如此背景之下,商品交易不得不承受货币林立带来的额外成本,即汇率风险带来的交易成本,而金融危机之后的货币战表明,以邻为壑的现象从未真正消失,人类永远都具有争利互斗的本能,分散性的货币则给了人类锋利的金融武器。但危机不会扭转全球化的趋势,比特币的出现、流行和疯狂,恰是货币从分散性回归专一性的进化需求。这种内在需求,一方面将推动信用货币体系内部通过更广泛的“区域货币一体化”来降低分散性,另一方面也将为超主权的虚拟货币逐渐登上主流舞台酝酿条件。

      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看,变化体现在对交易模式的跟随满足上。信用货币的优势恰在于其生产的低成本性,这使其能轻易通过规模增长满足交易需求的暴增。比特币现在所处的困境,一方面与黄金有些类似,它们都很稀缺,比特币的产量有2100万单位上限,且生产成本边际递增,很难满足流通需求;另一方面与黄金不同的是,比特币没有实体,这使其流通需要交易模式的技术改进。这意味着在虚拟货币真正走进主流舞台前,势必发生的,将是虚拟货币在固定产量下自身可分割程度的深度拓展,以及交易模式在电子化方向的广泛应用。

      从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看,变化体现在对币值稳定的体制约束上。货币是财富的表现方式,因此货币币值的变化往往是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推手。金银天然就是货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金银天然具有内在价值稳定的特征,而信用货币则没有。更可怕的是,信用货币不仅不存在内在价值,而且信用货币体制本身不具有自我约束性,掌握权力的政府可通过改变货币数量来完成对内的财富再分配,甚至能利用其外溢性影响实现对外的财富掠夺。信用货币的币值不稳定,归根结底是权力的不平等。但比特币美丽的地方恰在于,没有人能控制它的生产,而且更精妙的是,对这个体制的破坏行为往往会自食苦果,比特币出现后,曾发生过几次黑客盗窃事件,而窃贼盗来的比特币却因为窃贼的行窃行为而价值大减,这种体制的自我约束让币值稳定具有宝贵的内生性。不过,现实中,比特币币值波动很大。笔者以为,这既是因为现有的虚拟货币体系缺乏对逃税、洗钱和非法交易等不法行为的监控,也因为虚拟货币的辐射范围和实际影响还不够大,其内生性的体制约束力还未能得以充分显现。这预示着虚拟货币在走向主流舞台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容纳并接受必要的监管力量,只有更多的人心安地接受本身无价值的比特币,比特币内生稳定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从货币的世界性职能看,变化体现在对时代精神的内在映射上。货币是时代的产物,其本身就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辉。金属货币折射了重商主义精神,信用货币折射了多元主义和工业主义精神,而刚刚崭露头角的虚拟货币则折射了时代对霸权主义、私利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扬弃。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微观势力的迅速崛起和多元格局的逐步形成,信用货币骨子里的权力失衡和公平缺失愈发与时代格格不入,霸权国家利用货币武器掠夺全球财富,重要国家利用货币发行对内征收通胀税、对外与贸易伙伴无序争利,作为货币最大持有者的微观个体却只能被动承受货币动荡的利益受损,这种失衡的货币格局自然引发了货币的自我进化,比特币就是这种进化的阶段性产物,没有人能控制比特币的生产和流通,只有比特币持有者、使用者才是这个货币体系真正的主宰,每个微观个体或宏观主体的行为对他们自己将直接产生影响,对他人负责、对整个货币体系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这种权力制衡、民意体现和自我净化的货币特征,与其说是比特币创造者的天才杰作(有趣的是,这个人杳无踪迹,可能本身也是个虚拟人),更像是时代变革的产物。

      尽管当下金属货币日薄西山、信用货币跌宕起伏、虚拟货币还太稚嫩,但笔者相信,这是时代转变对货币进化提出新要求的必经过程。随着信用货币体系在“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修复危机创伤,随着虚拟货币在科技进步和监管夯实助力下逐步成长,货币将变得更加透明、公平和简单。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