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在利益范围内“对等妥协”
  • 构建中美新兴大国关系的经济核心
  • 仅仅确保股东大会程序正义
    远远不够
  • 程序化算法交易下的内幕边界
  •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走向自主发债的过渡
  • 评级潜规则:等级虚高
  •  
    2013年7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在利益范围内“对等妥协”
    构建中美新兴大国关系的经济核心
    仅仅确保股东大会程序正义
    远远不够
    程序化算法交易下的内幕边界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走向自主发债的过渡
    评级潜规则:等级虚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仅仅确保股东大会程序正义
    远远不够
    2013-07-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熊锦秋

      ⊙熊锦秋

      

      *ST国通上周六公告称收到法院传票,公司股东姜浩要求撤销公司4月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姜浩在民事起诉书中说,*ST国通4月23日召开201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董监事换届议案,但公司董事会在召集股东大会时,并未按照《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第17条和*ST国通《公司章程》第56条的规定,在会议通知中披露董事和监事候选人的详细资料,候选人“与被告或其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等最低限度的信息至今仍未公开,在这种情形下通过的股东大会决议,不能反映股东的真实意愿。

      确实,在*ST国通准备的股东大会会议材料中,未提到上述法规所要求披露的信息。依据是《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股东当然有权起诉公司要求撤销股东大会决议。该条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做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股东依照前款规定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应公司的请求,要求股东提供相应担保……条文明白无误,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有程序瑕疵的,或者有“违反公司章程”这个内容瑕疵的,股东均可请求撤销。

      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公司法》非常注重股东大会程序正义价值,只有股东大会决议程序合法、公正,才能不至于损害少数派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而在股东大会决议有瑕疵情况下,应对弱势股东予以救济。在本案中,股东姜浩提起诉讼后,*ST国通可能会要求姜浩提供相应担保,因为《公司法》赋予了上市公司这方面的权利,这是为了防止股东滥用诉权、使公司疲于应付。只是,本案不能不引发人们深入思考:在当前的总体制度框架下,仅仅确保股东大会程序正义能产生多少实际价值?就算法院判定撤销公司这次股东大会决议,再次开会就能改变投票结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称,之所以股东不认可*ST国通4月股东大会的表决结果,并提出起诉,是因为之前山东京博违法交易*ST国通,2012年证监会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其违反了《证券法》等规定;后来*ST国通据此催促山东京博上缴短线收益,但山东京博“无视”相关催促函,却在今年4月中旬此次股东大会召开前提交临时提案,推选“自家人”刘志祥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在该次股东大会上,山东京博利用累计投票制的特点,将其持有的*ST国通6.67%股权所对应的选票全部投给刘志祥,令其顺利当选董事。

      现在,要改变这个投票结果,将山东京博的刘志祥拒之于董事会门外,唯一的可能就是其他股东都参与投票,而且彼此之间高度联合、统一利用累积投票制度。由此看来,散户积极参与股东大会表决、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这是改变自身命运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山东京博持股达到一定比例以及累积投票制的存在,散户要阻止其进入董事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个有过违法交易且可能对其他股东造成利益损害的股东,按《证券法》规定,公司董事会本应收回其短线所得收益,但现在这个股东却将代言人选进董事会,由此反而可能为公司追缴其短线收益人为设置障碍。

      本案凸显当前证券市场的一个制度漏洞:对上市公司董事选举提名权还缺少明确规范,《公司法》103条“单独或合并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向股东大会提出临时提案”的规定,过于简单,远远不能适应当下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建议出台专门文件予以规范,其中至少应该规定:股东凡因损害上市公司或其他股东利益,由此受到法律或行政等处罚,而相关裁决或责任还没有执行或履行到位的,理应被剥夺股东共益权,没有资格提名上市公司董事、监事。

      (作者系资深经济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