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公司巡礼
  • 7:观点·专栏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焦点
  • A16:基金·人物
  • 市场何时见底
    基金称关键看成长股补跌
  • 罕见异动打破市场平静
    基金分歧蓝筹股行情
  •  
    2013年8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市场
    市场何时见底
    基金称关键看成长股补跌
    罕见异动打破市场平静
    基金分歧蓝筹股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何时见底
    基金称关键看成长股补跌
    2013-08-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在部分基金公司投研团队明确提出“创业板炒作已到了最后的疯狂阶段”后,上周创业板指数大幅下挫,有基金认为,市场的见底需要见到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股票的补跌完成为标志。

      长信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认为,从较长的时间看,创业板面临三大风险:其一,新股发行对创业板估值体系的修正。新股发行是创业板面临的较大风险之一,因为目前创业板并没有标准,而一旦IPO开闸,特别是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上市,会对相关个股估值体系进行重塑。

      其二,盈利不兑现的风险。目前创业板中报业绩相对较好,特别是龙头公司业绩靓丽,证伪要等到今年四季度以后,一些伪成长股业绩会掉下来。

      此外还有流动性的风险等。创业板最大风险来自于流动性,创业板个股市值较小,如果没有后续资金介入,创业板很可能会发生流动性危机。

      此外,中海基金在近期发布的下半年市场策略报告中,表达了对于A股市场相对谨慎的观点。中海基金认为,市场的整体趋势依然不乐观。A股市场经历急跌之后,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的区间震荡,进一步的下跌需要新的触发因素,利率水平的变化需要重点关注。在其看来,市场的见底需要见到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股票的补跌完成为标志。

      不过,从长期而言,基金依旧更加偏好成长股的投资价值。天治基金的基金经理章旭峰认为,A股市场在流动性“紧平衡”、经济增长结构全面转型的前提下,总体缺乏趋势性上涨与下跌机会。长期而言,代表着经济结构转型方向的成长性风格将长期超越大盘指数,对行业及公司的筛选必须要“优中择优”,在保持合理仓位的前提下,继续看好医药、大众消费品、传媒、信息消费、清洁能源等成长性行业。

      章旭峰强调,未来新能源应该会有很大的机会,其中包括又能提振经济又符合转型的智能电网以及处于经济大周期底部的光伏和LED等。

      此外,上周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称到2015年时,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会超过3.2万亿元。受此消息利好,4G概念、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相关板块周中皆逆市大涨。

      海富通基金指出,从近期政策判断,国务院促进信息消费的意愿较为强烈,预计后期在上述各领域的政策推进力度较大,部分或将显著受益,但目前有些领域内部分个股估值已经较贵,投资者不宜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