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调查
  • 5:新闻·市场
  • 6:新闻·财富管理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产业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公募基金版图快速扩张
  • 首只创业板杠杆基金上市后连续涨停 显著套利机会吸引众多高频资金
  • 银行挺进理财资管领域
  •  
    2013年10月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新闻·财富管理
    公募基金版图快速扩张
    首只创业板杠杆基金上市后连续涨停 显著套利机会吸引众多高频资金
    银行挺进理财资管领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挺进理财资管领域
    2013-10-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或冲击通道类业务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资管市场最近再度燃起硝烟。日前,随着一则 “中信银行获首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公告的发布,业内人士称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战国时代”正慢慢拉开帷幕,“资管群雄逐鹿的时代正在到来。”

      

      银行加入资管业务鏖战

      尽管目前各家银行的理财资金仍然以信贷资产、债券、信托等为主要投资方向,但是银行理财业务进行创新的呼声在今年以来已经颇高。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将发展理财融资,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不断探索理财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产品、新模式。

      不久前,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也表示,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一个创新方向是要推出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以彻底防范通道类业务的风险。

      9月底中信银行宣布获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则是给监管层力推的这一创新业务做了最新的注脚——银行正式进入资产管理领域,泛资管时代已然来临。

      “这可以被看成是金融机构开展混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尝试。”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在利率市场化加快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大环境下,银行理财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是银行理财的必然选择。“目前银行的存贷差正在缩小,提升中间业务收入迫在眉睫。而传统的银行理财业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者加入,迫使银行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产品的收益率。资产管理类产品应该是一个突破口。”

      眼下,中信银行的相关新产品尚未推出,市场人士对其只能进行预测。上述商业银行人士分析表示,“个人觉得这类业务还得与银行的基础业务挂钩,比如将理财资金用作债权或股权投资,对接实体经济项目,拓宽银行客户的融资渠道。”

      具体在产品形式上,银行业内人士则统一认为,“透明”将是其最大特征。“之前银行理财产品最为人诟病的便是期限错配问题,这也是引发大众忧虑其风险的最大原因。但银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应该是期限对应,且投资标的明确的品种,并且理财资金的投向是独立于其他理财计划的,不存在目前资金池运作中的期限错配等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银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者对其投资方向,运作方式等都可以一目了然。

      

      通道类业务或遭冲击

      银行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不可小觑。在启元财富投资分析总监汪鹏看来,“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通道类业务。”汪鹏指出,这类业务实质是项目自身和其资金来源均出自银行,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机构仅仅是项目“过桥融资”的通道或者说平台。一旦银行直接通过自身的资产管理计划向企业提供融资,此前一直颇受青睐的信托计划与“类信托业务”将遭受较大的冲击,各类金融机构在高净值客户的争夺上也必然会比现在激烈。

      而一位信托公司副总也对记者坦言,“信托业内一直非常关注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进展。事实上这其实就是银行的‘类信托业务’。”该人士表示若银行以债权类投资的形式开展相关业务,信托公司的生存空间无疑将会再受挤压。“目前我们非常关注银行推出的新产品以及监管层对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规划细则,具体的影响要等这些出来才能评价。”

      对于今年业务拓展迅猛的基金子公司而言,银行理财推出资产管理业务也不是一个利好。目前基金子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三类:一是通道类业务,这也是子公司目前最主要的业务;二是融资类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项目融资和地方财政平台融资;三是股权质押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等。因此对于那些通道类业务占据主流的基金子公司而言,银行推出资产管理业务,也将不可避免地对其业务造成冲击。

      不过也有基金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推出资产管理业务,对基金子公司的影响并没有信托公司大。某基金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基金子公司的业务除了通道类业务外,还涉及其他如股权质押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而且基金子公司受到的政策限制相对较宽松,如基金子公司既没有资本金的要求,也没有刚性兑付的规定。而信托公司的风控要求相对更高,且他们对银行的依赖程度更深,因此基金子公司只要找准自身定位,做好自己擅长的优势业务,未来依旧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