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3: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4: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5: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6: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7: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8:新闻·财富管理
  • 9:新闻·市场
  • 10:新闻·金融
  • 11:新闻·公司
  • 12: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一次对中国乃至全球都意义非凡的会议
  • 三中全会带给世界惊喜
  • 各方观点
  • 外媒解读
  • 三中全会是中国一个重要节点
  •  
    2013年1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一次对中国乃至全球都意义非凡的会议
    三中全会带给世界惊喜
    各方观点
    外媒解读
    三中全会是中国一个重要节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媒解读
    2013-1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媒解读

      路透社:中国承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中国承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未来十年确定改革日程,为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增长提供新的动能。

      在本次会议可能触及的一长串改革清单中,大多数分析师都认为,推动金融行业的市场化以及改革公共财政,是最引人关注的经济改革。

      路透社注意到,此次全会公报强调,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而非“基础性”作用。

      路透社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的话称,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表述,比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基础性”作用,有加强和确定的味道。当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时,政府还是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不一定是决定力量或重要力量。

      从历史上看,三中全会往往是新一届领导层推动关键经济改革的跳板,而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成为新一届中国领导层改革决心的首次测试。

      本次会议设定了一个宽泛的改革日程,接下来,各级政府机关将制定细则来落实改革设想。

      

      彭博社:关键在于今后的落实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天(12日)闭幕,中国领导人表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中全会公报称,中国将深化经济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今天的公报进一步体现和兑现了中国新领导层在3月份所作的有关削弱政府在经济中作用的承诺。中国经济正从过去30年年均增长10%的高速发展阶段降温。不过,在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放慢之后,此次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

      彭博社引述分析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显然在朝着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向迈进,这将意味着更多地去监管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

      不过,彭博也引述业内人士的话称,三中全会公报只是给出了一些原则和框架,关键还在于今后的实施,也就是这些原则如何以及何时落实到行动上。

      

      美联社:强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周二承诺,要让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一决定正值中国在对日渐过时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调整。

      在三中全会会议后的简要公报中,中国新一届领导层表示,公有制仍将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和支柱,但公报也对发展民营经济给出了非同寻常的强烈支持,称其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领导人面临改革以往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压力,这种模式在过去三十年带给中国快速的增长,但眼下已日渐跟不上形势。

      另一个改革的关键领域是土地改革,但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方面改革立即启动的明确迹象。一些分析师认为,棘手的土地改革可能会稍稍放一放。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在今年第二季度降至20年来最低的7.5%,改革的压力达到了顶点。

      中国领导人近期一直在通过引入更多市场力量,让经济变得更有效率。监管部门今年7月取消了对银行贷款利率的部分限制,此举最终将让那些优质的借贷人获得更低成本的贷款。

      

      《华尔街日报》:市场化改革措施备受期待

      在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中国高层领导人承诺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承诺要实施财政和土地改革,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

      《华尔街日报》引述分析人士的话称,三中全会的公报经过了许多官员、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因此其包含了比美国国情咨文甚至是美国总统就职演说都要更加明显的一致意见。

      本次三中全会备受期待,外界普遍预计会议将讨论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城镇化、放松金融行业管制、降低民企进入由国企所主导行业的门槛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英国广播公司:今后10年的改革总部署

      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公报在经济体制方面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报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一文件被认为是中国今后10年的“改革总部署”。全会公报主要介绍这次会议的全貌,点出会议的主要精神,透露出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分析人士称,土地、金融、收入分配、财税、环境等方面将是新的“深度改革”计划主要应对的问题。

      

      《纽约时报》:重申经济改革

      各界密切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经过四天高层闭门会议后,于11月12日下午闭幕。

      在公报若干要点中,中国引人注目地提出了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公报还宣布,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猜测是中国能否突破困局,通过改革度过各种深层危机。关于深化改革,公报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要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为此,中国宣布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和落实。

      公报仍确定经济体制改革为改革的重点,再次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提法。

      (记者 朱周良 翻译/整理,编辑 陈其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