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草甘膦供应紧张 多公司停止报价
  • 贸易战风声再紧
    光伏或遭澳大利亚“双反”
  • 见“医”思迁 各路资本热衷医药行业并购
  • 促进集成电路发展
    天津版政策落地
  • 京沪楼市
    “小阳春”不尽如人意
  • 掘金医改
    上市公司扎堆“从医”
  •  
    2014年3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草甘膦供应紧张 多公司停止报价
    贸易战风声再紧
    光伏或遭澳大利亚“双反”
    见“医”思迁 各路资本热衷医药行业并购
    促进集成电路发展
    天津版政策落地
    京沪楼市
    “小阳春”不尽如人意
    掘金医改
    上市公司扎堆“从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掘金医改
    上市公司扎堆“从医”
    2014-03-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祁豆豆 ○编辑 邱江

      

      近日,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再度成为今年卫生医疗领域的重头戏。业内人士指出,在经过前两年医改的铺垫后,医疗服务领域的“国退民进”将进入发展期,意味着民营医疗迎来了黄金投资期。

      据上证报记者初步统计,目前已有复星医药、恒康医疗、通策医疗、信邦制药、模塑科技等16家上市公司相继搭乘“快班车”,有望驶入民营医院的春天。

      

      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业内人士解读认为,与往年简单的口号式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不同,“创新”和“机制”意味着公立医院改制、混合所有制医院、民营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进入医保等事件的可能性大大提升,民营医院有望借此进入快速发展期。

      今年1月9日,《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表示卫生规划要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卫计委也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加快发展社会办医作为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对此,医药分析人士表示,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增加医疗服务供给量将是未来主流方向,民营医院概念股凭借资本市场的平台支撑,有继续收购医院的产业成长空间。

      据了解,目前非公立机构医疗占比较低,未来两年有望快速发展。“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指出,到2015年,非公立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总数的20%。而在2014年初非公立机构的床位占比仅有11%左右。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单独两孩政策放开所掀起的婴儿潮,民营医院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接近3亿。由于老人在医疗支出方面费用较高,人口老龄化将催生更多的刚性医疗需求。而婴儿潮的来临,也无疑将打开专科妇产医院以及儿童医院的发展空间。

      

      抢占民营医院版图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纷纷赶乘“民营医院”的快车。据不完全统计,A股目前已有复星医药、恒康医疗、通策医疗、信邦制药等16家上市公司先后涉足民营医院,并不断扩张自家民营医院版图,试图抢占市场。

      其中,复星医药堪称民营医院的首批“淘金者”。自2009年独立涉足医院产业,通过持有美中互利股票间接投资国内的高端医院和睦家医院后,2011年至2013年,公司又相继收购国内5家民营医院资产。对此,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公开表示:“在未来5到10年,公司会投资几十家医院,一方面发展好和睦家和现有的医院,另一方面与全球性的医疗机构合作,投资更多的符合各种需求的医院。”

      而在资本追逐民营医院的过程中,“专科品牌”渐成投资热门标的。以恒康医疗为例,公司先后在2013年完成收购五家民营医院。谈及未来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布局,公司多次透露,并购优先考虑与肿瘤相关的专科医院。

      与恒康医疗的发展思路类似,信邦制药则欲在中成药的基础上深耕医药产业链。据悉,公司于去年所收购的科开医药是贵州省内领先的医药流通企业,拥有包括贵州省肿瘤医院在内的多家高等级医院。

      不仅是医药类公司,像模塑科技和中茵股份这样的非医药类公司也开始跨界“从医”。主营汽配的模塑科技在去年相继纳入两个民营医院资产。近日,公司在机构调研时表示,现阶段正加大力度推进民营医院项目建设,力争在2014年底试营业。

      作为房地产商,中茵股份昨日宣布与苏州九龙医院合作成立苏州中茵九龙养老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持股70%。中茵股份董事长高建荣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与传统养老产业模式不同,中茵九龙瞄准高端市场,实施“医养结合”,其目标是打造集休闲、养生、疗养及护理康复等为一体的养生休闲养老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