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宏观
  • A6:研究·市场
  • A7:研究·财富
  • A8:数据·图表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蓝筹股撬动股指大涨
  • 私募纠结“动”还是“不动”
  • 期指打开反弹空间
  • 对纽交所与NASDAQ有效竞争的思考——新股发行“沪大深小”篱笆拆除后还应做什么?
  • 仓位上调 基金逐步加仓蓝筹股
  • 第二波春季行情来了
  •  
    2014年4月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蓝筹股撬动股指大涨
    私募纠结“动”还是“不动”
    期指打开反弹空间
    对纽交所与NASDAQ有效竞争的思考——新股发行“沪大深小”篱笆拆除后还应做什么?
    仓位上调 基金逐步加仓蓝筹股
    第二波春季行情来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仓位上调 基金逐步加仓蓝筹股
    2014-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安仲文 ○编辑 于勇

      

      稳健增长和改革预期逐步升温,这使得低估值蓝筹股的投资价值正被重新审视,并使得一些基金仓位从完全防御上调中性,开始逐步加仓前期被低配的蓝筹品种。

      科技股遭遇内忧外患之际,蓝筹股近两周的强劲反弹给当前的基金操作提了一把神,尤其在 “稳增长”预期下,部分基金此前低配的低估值蓝筹股近期表现抢眼,前期重仓的成长股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回调。

      博时基金苏永超昨日认为,未来一阶段A股投资应更多的关注具有业绩支撑的国企改革品种,具体板块上,国企改革和信息安全以及业绩较为确定的消费成长股可能具有机会。

      基金经理近期之所以在策略上突然转向,并高调看好低估值蓝筹显然有多重因素,而其中重要的背景则是全球科技股已经开始一轮回调,而海外因素本身就是A股科技股行情逞强的原因之一,海外市场中高估值科技股与低估值传统品种的跷跷板效应已经开始传导至A股。

      南方基金杨德龙昨日认为,全球科技股正在加速的“去泡沫化”,尤其是3月份以来,美国热门股如Facebook和特斯拉以及许多生物技术、云计算股票在过去一个月遭遇重挫,目前笼罩在美股科技板块上的阴云更蔓延至全球市场。而科技股的大跌让重仓的对冲基金措手不及。

      数据显示,在3月份最后一周,美国股票对冲基金创2001年以来最差的单周业绩表现,多家顶尖对冲基金的业绩在3月出现大幅下滑。全球科技股持续下跌预示以金融、制造业以及传统行业为代表的“价值股”将取代“成长股”,成为下一阶段市场风向。

      长城基金也认为,当前科技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蓝筹股却有潜在的利好不断被挖掘,特别是建筑业景气程度明显高于市场预期,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并不像市场担忧的那样低落。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昨日指出,由于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和国企改革预期上升,国内流动性并没有明显恶化,大盘蓝筹股估值严重偏低,其业绩依然十分稳健,许多蓝筹股现金分红的股息收益率大大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未来估值修复趋势比较确立。但由于市场依然是存量资金博弈,大盘蓝筹股估值修复和回归过程可能有很多反复震荡。

      相比之下,基金经理眼中的创业板和中小板短线可能面临不小的利空,一方面面临估值过高和一季报业绩的考验,另一方面又面临IPO重启的压力,加上近期美国科技股在剧烈震荡调整,因此从中长线看,深圳多家基金公司判断创业板可能继续维持中级调整和震荡分化。

      公私募基金近期对科技股和传统蓝筹股的不同判断使得基金经理近期开始策略上的变化,尤其是重仓股上开始有所调整。南方基金杨德龙也认为,大盘可能也会处于一个震荡期,但下跌可能性已经减小,因此仓位上可以由完全防御回归中性,结构上,继续配置估值低、能抵抗经济下行的防御性行业,如银行、食品饮料、医药、汽车、家电等,同时还可以关注一些受益保增长的板块和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