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险企保单质押贷款渐成气候
  • 深圳社保投资透底:入市400亿收益7%
  • “众筹”成新玩法 变相集资风险需警惕
  • 上海信托布局家族财富管理市场
  • 大企业设自保公司需求旺
    上海自贸区或出政策扶持
  • 粤银监局11条意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2014年4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险企保单质押贷款渐成气候
    深圳社保投资透底:入市400亿收益7%
    “众筹”成新玩法 变相集资风险需警惕
    上海信托布局家族财富管理市场
    大企业设自保公司需求旺
    上海自贸区或出政策扶持
    粤银监局11条意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企业设自保公司需求旺
    上海自贸区或出政策扶持
    2014-04-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在近日一场自保专题研讨会上,数十家国内500强企业代表透露了设立自保公司的兴趣与意愿。他们所在的企业年保费支出大多超过100万美元,出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对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存在强烈需求,其已具备设立自保公司的先决条件。

      设立门槛有哪些?选址又有何讲究?设立自保公司与投资商业保险公司区别何在?在下决定之前,他们需要委托第三方机构来做一份设立自保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方案。毕竟在此之前,国内仅有中石油一家自保公司,中海油、中石化等均选择了在境外设立自保公司,可参考经验相对匮乏。

      曾经为中石化设立自保公司出谋划策过的国际保险经纪公司韦莱的相关管理层对记者说,设立自保公司与投资商业保险公司出发点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对企业自身风险的保障,通过低成本运作降低风险成本,改善现金流的同时亦能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后者则通过财务或战略投资,通过承保第三方风险,最终寻求投资回报。“因此,设立自保公司对现有保险市场不是威胁,而是有效补充。自保公司的发展能倒逼商业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业务提升。”

      作为企业采取自留风险管理技术的一种形式,专业自保公司已为国际上大型企业所普遍采用。它是由非保险企业中的大型企业投资设立的保险机构,负责承保母公司或其关联企业的保险业务。全球自保公司总数已达到6000家之多,近八成世界500强企业均设有自保公司。

      相比国外成熟市场,自保公司在中国仍处起步探索阶段。去年底,保监会发布了我国首份针对自保公司的制度性文件——《关于自保公司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批准了境内首家自保机构——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制度与主体的同时破冰,令业内人士为之振奋。

      但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看来,上述《通知》只是一个制度性框架,还须相关细则出台落地。与会的业内专家呼吁,应通过建立法规为自保公司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其中就包括关键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国际经验来看,税优是吸引自保公司纷至沓来的重要因素,如香港将自保行业视为“无烟工业”,提升经济效应的同时亦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此香港相关部门专门修订税法,宽减自保公司离岸保险业务50%的利得税。

      保监会已明确表示要把自保公司发展纳入中国保险业全面改革的整体部署。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具备吸引相关资本驻足停留的良好营商环境。据本报记者采访了解,为吸引企业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自保公司,相关部门正在考虑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加上日渐宽松的政策环境,上海自贸区或将成为自保公司的聚集地。

      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在参加上述研讨会时也明确表示,自保公司的设立发展,将为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走出国门、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自保公司作为国际保险市场创新的重要体现,符合中国保险业的改革发展方向。“设立和发展自保公司,与上海自贸区保险市场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