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投资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市场情绪逐渐回暖 混合型基金领衔加仓
  • 百只货基7日
    年化收益“破5”
  • 灵活配置型基金
    打新占优
  • 东吴可转债
    上市交易
  • 打一场中产阶级的“指尖革命”
  • 成长与价值的关系
  •  
    2014年6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市场情绪逐渐回暖 混合型基金领衔加仓
    百只货基7日
    年化收益“破5”
    灵活配置型基金
    打新占优
    东吴可转债
    上市交易
    打一场中产阶级的“指尖革命”
    成长与价值的关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长与价值的关系
    2014-06-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章海默

      

      成长与价值是在过去几年已经被大家用得非常多的词汇,大家习惯于称呼某些特定的股票为“成长股”,而另外一些为“价值股”。似乎划分的界限,一方面是高成长,另一方面高成长又往往伴随着较高的估值,但因为标记上了“成长股”的标签,而使得“价值股”和“成长股”之间的估值差,被大家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市场现象。

      那么,我们继而需要讨论一个本源上的问题:什么是成长?而第二个问题则是:成长和价值,真的是对立的吗?

      我以为成长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持续高速增长的每股收益。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1、持续高速增长,隐含了增长的速度和时间路径;2、每股收益,而非市值,这也涉及公司盈利的分享问题;3、增长,可以是预期的增长,也就意味着可以没有当期的业绩,可以是概念主题。但最终,也必须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兑现,并且资本市场不会给予太多的容忍时间。没有实在的业绩,从哪里涨的,透支了,会回到哪里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资本市场上,不成长,无价值。资金的天性是逐利,在一个无风险利率仍然为6-7%的市场上,资金在无风险收益率上加上自身对股权投资风险溢价的要求,继而追逐高成长的特性,是不会变化的。变化的无非是对于未来成长的预期,以及在当前可获得的预期回报中不断的比较,谁的成长性更好,更靠谱,路径更持续。这同时也意味着,只有成长,才是终极的防御。

      但这一切,与价值有关系吗?也就是说,高成长一定意味着高估值吗?在大部分时候是的,因为对公司基本面的发掘越来越深度、及时。然而,认同成长,并不意味着接受高估值。因为所谓成长,本质上在业绩兑现前仅仅是一种成长的预期,成长的高估值。这种高估值在有些情况下是由乐观情绪导致的。很多时候投资者给予某一个行业或者个股习惯性高估值,大多是对未来过于乐观的基本面预期,而忽略业绩兑现的不确定性。任何事物,都有不确定性,和不能符合投资者完美预期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投资者会由于低于预期而转为悲观。而在投资者悲观时,往往又会给优质的成长公司不可思议的低估值,忽略了这些公司未来或许扎实而可持续的业绩。

      再深入一些说开去,公司价格本质上由交易的投资者的供求决定,因为买单和卖单的相对多少才直接决定价格,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并不深奥。因而,股价的中短期变化并非来自于基本面本身,而是来自于市场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的预期变化。其超额收益则来自于我们与市场的预期差,而并非仅仅来自于公司基本面本身。当然,股价的长期逻辑,则必须建立在公司扎实持续的靠谱业绩基础上,以及公开透明的投资者沟通,和较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的。

      至此,如果需要归纳成长和价值的关系的话,那么成长是对公司预期业绩增长速度和路径的描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公司所处生命周期的认定。而价值则由投资者自身的定价有效性和定价纠错能力来决定,或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在很多时候也是无效的,同时与公司实质的成长其实毫无关系,更多的则是与投资者的情绪相关。

      不成长,无价值。但同时,高成长不是接受高估值的唯一理由。这是我对于成长和价值关系的认识。

      (作者系上证180ETF及联接基金、中证细分医药ETF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