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铁总融资觅新路
  •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可期
  • 首期证券公司
    投诉处理培训班举办
  • 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胎动
  • 6家新型要素交易平台
    落户前海
  •  
    2014年8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铁总融资觅新路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可期
    首期证券公司
    投诉处理培训班举办
    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胎动
    6家新型要素交易平台
    落户前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可期
    2014-08-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龚维松

      再过一日,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也正是这位改革总设计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而中国深化改革的浪潮将在新的起点上,以科研院所、高校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铸就新的生产力。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龚维松

      

      如果说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阐述的科技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在打开国门之初给人们心灵造成了冲击。那么,眼下的中国正迎接着又一次以科学技术引领的改革浪潮。

      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接着,8月19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启动实施《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而8月2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发了《中科院开启新一轮改革大幕》一文,并冠以“改革发布厅”的栏目。

      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说,这是继1998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之后,“科技国家队”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又一次大刀阔斧的“率先行动”。

      此时大声疾呼科技创新显示了改革的决心和方向性。权威人士表示,中科院的举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也将拉开科研院所、高校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热潮,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了体制保障。

      而多位专家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以科研院所、高校为背景的国资上市公司将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包括引入强势产业战略投资者、科技资产注入、高校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科技专利市场价值提高等。

      科技创新将释放新的生产力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成绩,不能不说是建立在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之上。包括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引进消化吸收现代制造业等等产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一举闻名天下。而且,在有些领域,中国企业(如华为)与其他国家起跑点相同,更是在竞争中独占鳌头,成为让世界为之侧目的王牌企业。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在8月1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表重要讲话时如此强调。

      这已经不是习近平第一次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今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就强调,“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目前来看,各方已经行动,其中以中国科学院为领头。

      对此,白春礼直言,以往的改革举措还没有触及体制机制的核心和关键,所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纠正。

      因此,“我们把研究所分类改革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对研究所进行分类定位、分类评价、分类管理,旨在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障,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白春礼说。

      社科院一专家向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的考验,在比较优势日益丧失的情况下,只有依靠科技创新释放出新的、更高的生产力,才能使中国经济获得更大发展。

      科技体制改革“箭在弦上”

      事实上,中科院的“率先行动”只是我国正在“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啃下中国整个科技体制改革这块硬骨头。

      “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成果管理体制落后,科技投入分散,开放共享程度低,资源使用效率低,这些问题是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硬骨头’。”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8月18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时说。

      万钢强调,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在共同研发产品的过程中,形成分工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分享市场创新的红利。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推动建立权责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

      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与今年政协“一号提案”紧密相关,已经折射出高层清晰的施政意图。基于此,科研院所、高校系的国资上市公司也有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回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政协“一号提案”也与上述内容紧密相关。提案建议,实施一些特殊的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政策,如科技人员依靠财政资助项目的成果进行创业、知识产权可完全归创业者个人、高校院所研究人员可在科技企业兼职等。

      据了解,科技部正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努力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

      事实上,各地在科技体制改革也已经动作频频。上证报记者获悉,继武汉出台“黄金八条”后,北京今年也正式出台了扶持高校科技成果转换的“京十条”,鼓励高校教师和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并在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股权投资上提出诸多优惠政策。

      多位专家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以科研院所、高校背景的国资上市公司将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包括引入强势产业战略投资者、科技资产注入、高校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科技专利市场价值提高等。

      材料显示,截至目前,实际控制人为高校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5家,总市值1878亿元,涉及国内13所顶级高校,其中清华大学控制6家,北京大学控制4家,占据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