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特别报道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他们眼中的人民币国际化
  •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突破
  • 外贸企业尝到跨境人民币业务甜头
  • 中国不再是
    企业全球现金管理的“孤岛”
  •  
    2014年11月7日   按日期查找
    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特别报道
    他们眼中的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突破
    外贸企业尝到跨境人民币业务甜头
    中国不再是
    企业全球现金管理的“孤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突破
    2014-11-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专家畅谈英国成功发行首只人民币主权债权意义

      ⊙记者 高翔 ○编辑 孙忠

      

      10月14日,英国政府成功发行首只人民币主权债权,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英国财政部明确表示,债券发行收入将纳入英国外汇储备。

      英国成为中国之外首个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的国家。原本计划发行额度是20亿,但持续12个小时的认购共收到来自全球投资者的85个订单,总认购额为58亿人民币,2.7%的实际债券利率也要低于此前预计的2.9%左右的利率区间。

      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被英国委任为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国债成功发行时,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张欣元就在伦敦。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5年多来,他也是全程的亲历者之一,2009年7月6日时也曾现场见证了首笔跨境人民币现场结算业务。

      张欣元对记者表示:“一国货币国际化所遵循的路径一般是计价结算、投融资交易到储备货币。英国作为西方大国之一,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人民币已渐渐地被吸纳为储备货币。”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日前表示,人民币的官方接受程度比预想的要高很多。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五周年座谈会上,他发表观点认为IMF目前不统计成员国的人民币官方储备情况,这种信息封锁一旦被打破,不仅早已持有人民币储备的成员国不必再继续“秘而不宣”,其他国家也会纷纷增加人民币储备,由此可能促使人民币官方储备份额出现快速增长,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王加强认为,通常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国际收支账户的盈余。而英国的外汇储备截至2013年底仅为924亿美元,且多年来未见增长,如果将有限的外汇储备通过直接交易转换为人民币储备,市场势必反应很大。此次英国政府采用了创新的操作模式,即发行人民币债券,将发行收入直接纳入外汇储备池,而不是作为英国财政开支的融资工具,外汇储备将交由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代理,投资于人民币的金融产品。这种模式,对于那些外汇储备来源不足的发达国家将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对已经投资人民币资产的新兴市场国家更是注入了强心剂。

      此举也是伦敦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关键之举。此前,中英双方已经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开通英镑和人民币直接交易,选定人民币清算行和允许中资银行开办分行。9月,国开行在伦敦发行了20亿元准主权人民币债券。英国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中率先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无疑将丰富人民币产品,吸引更多投资者将人民币注入伦敦,且在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定价上走在其他中心前列,因为没有国债支撑的债券市场很难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线。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要广泛被接受为储备货币,就要具备诸如资本账户开放、有能力向全球提供充足流动性、具有深度的债券市场以及风险对冲工具、具有国际社会认可的法律框架等条件。

      王加强认为,通过不断增加的中外央行间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不断成长的债券市场和不断壮大的银行业,人民币日益具备这些条件。下一步需要在资本账户开放上稳步推进,并不断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