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新三板的财富机遇
  • 当量化投资遇上互联网金融
  • 资产证券化迎来黄金发展期
  • 谨慎投资 积极布局 博时主题行业关注低估值蓝筹股
  •  
    2014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新三板的财富机遇
    当量化投资遇上互联网金融
    资产证券化迎来黄金发展期
    谨慎投资 积极布局 博时主题行业关注低估值蓝筹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量化投资遇上互联网金融
    2014-1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微量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永昌

      

      七八年前,我有幸加入嘉实基金,算是国内最早专注于产品创新的产品经理。当时是基金经理和渠道销售主导的行业,所谓的产品创新经理有些奇怪,但我也非常幸运,因为我当时的领导、首次创业合作伙伴是后来国内最大的“宝类”产品的创始人。

      那时我们一直在探讨基金业乃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虽然很多停留在思想层面的想法。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这些看法一一得到了印证。

      对于基金业的创新路线,当时我和我们的团队认为,基金业的创新回归到业务逻辑只有三个方向:一是投资管理能力的创新,继宏观分析仓位配置、行业研究、公司价值成长之后,发展量化投资、对冲交易或者选择新的标底,这都是投资能力的创新,因为基金的使命是要赚钱。二是产品结构的创新,除了用更好的策略、更丰富的经验、获取更高的收益之外,投资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市场是以分裂的状态差异化存在的。根据不同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诉求进行产品结构的划分,便是产品结构的创新。嘉实基金当时放弃了创新封闭式的机会做了量化基金,便是典型的产品结构创新。三是产品发行渠道的创新,大家都是了解整个商业链条、发行渠道,以及跟利益相关方的分成模式的。很多年后出来五千亿规模的“宝”,我感觉不是很奇怪,这是积累出来的东西,是基金业创新的地图。

      2007年以来所有的行业创新,无非属于以上三方面,如此分析可以清晰梳理行业发展脉络。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回归到技术创新的本质,投资技术的进化史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几乎可以说,世界范围内有能力支持信息技术研发并进行消费的行业只有三个:色情、博彩以及对冲基金。美国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西蒙斯操盘大奖章基金,20年来获得远超巴菲特的投资收益,曾经在语音识别技术大发展的时候,收编IBM的一个团队而传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佳话。

      如今,美国那些一线对冲基金所有拥有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即使和Amazon、Google以及Facebook这些一线IT公司相比,也绝对不落下风。

      以套利交易基金为例,为了追求在芝加哥和纽约之间的套利信号最优化,便需要连接两个城市交易所的一条绝对直线的光缆,研发谁的光缆更直,便成了硬件供应商的课题。再以高频交易基金为例,为获取最快的交易速度,需要把机器放到离交易所尽可能近的地方。信息技术供应商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一是让机房离交易所尽可能近,一是保证机房里面的所有机器和交易所等间距,以解决公平交易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对投资技术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信息技术改造交易执行方式阶段,数量化方法论改变投资研究方法阶段,量化投资行业全面形成和投资革命的爆发阶段。

      这主要基于对国外发展经验的总结。美国留学期间,我接触了很多最顶级的对冲基金,他们除了宏观对冲以外,所有的基金都是以量化为主,当然量化里面也分门别类,但都会聘请很多统计学家。

      到了信息技术改变交易执行的阶段,最早大家都知道是在交易所里面有人喊,是人工的交易执行,那些活跃在交易大厅的红马甲和黄马甲是那个时代的标志。然后是电子交易的架构,从最初纽交所抵制这个东西,到最后纽交所宣布关闭人工交易的席位。

      再谈研究方法的层面,开始改变投资思想,国内很多人问量化投资到底有没有用?有人会拿好的业绩证实,有人拿坏的业绩去证伪。其实,在国外定量与定性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比如说公募基金没有那么大的区别,在交易执行阶段不可能做高频交易,基于各种原因,公募基金从来不是追求交易速度的行业。但是,在研究层面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做量化研究。

      所以在国外的基金经理,尤其是优秀的定性经理,他也会用选股好的平台,根据自己的风格去刷选一批池子,所以定性基金经理会用量化的模型。而定量的基金经理,它的思想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根据一种现象,他看到了市场的季节性,从而构建自己的量化模型。

      实际上这有个很重要的趋势,最早国外的两家基金公司,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富达和先锋,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它是世界的两极。工程化的转折不是主动和被动的,主动和被动从来没有谁取代谁的说法,这是方法论的改变。这时候主动的基金替代富达的有一个公司叫BGI,量化跟主动、被动不是一个概念,主动和被动是一个纬度,量化对被动进行了改造升级后就是道富,有了ETF和工程化的东西。所以第二个阶段它的规模能够迅速地发展,它的交易执行的速度,它的管理效率能够极大的提升,研究方法改变了量化投资构建的模式。

      这是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它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没有业务逻辑,它只有用户体验。即使是医疗领域,智能医疗的业务逻辑也不复杂。为什么?因为我们虽不是医疗的专家,但是都看过病。而量化投资有业务逻辑,所以这个行业的互联网化非常奇特。在这个纬度上也很有意思,一方面量化投资天然就是IT的,天然就是高效率的,可被互联网化的。所以这个时候量化投资、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基于对国内外行业的现状分析,泛投资行业既包括买方,以基金公司为主的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也包括卖方基于股票账户投资管理的咨询服务。这里有几个趋势:首先是投资管理行业的数量化,目前国内做量化私募的,光我认识的不下一千家,做量化的软件公司光我认识的不下一千家,这个行业的人总是后知后觉的。这是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量化也一样,只不过你放在一个更大的尺度,要被改造的市场里面,它依然是蓝海。

      更重要的是数量化后投资管理行业的互联网化,从2011年、2012年开始以来,不管是国外的对冲基金、软件公司不管是基金的销售或者是证券层面的投资策略的服务,都开始涉足互联网的服务。最后是互联网化的数量化投资从B2C开始C2C化,C2C是MOM另外一种呈现形式,MOM会在全世界寻找各种聪明的人,包括在校生写策略,然后把投资管理能力吸纳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