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梦想是人生飞翔的翅膀
  • ■披沙录
  • 当欧元与欧盟
    渐渐将欧洲凝聚在一起
  •  
    2014年12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书评
    梦想是人生飞翔的翅膀
    ■披沙录
    当欧元与欧盟
    渐渐将欧洲凝聚在一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披沙录
    2014-12-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非理性冲动》

      (英)戴维·刘易斯(David Lewis)著

      胡晓姣 张温卓玛 陈 鹏 译

      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我们的人生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有些选择深思熟虑,有些则纯粹是冲动使然。我们常会对自身那些混乱且总是不期而至的冲动行为感到懊恼。为什么会这样?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一个看重自由意志的社会,我们很少会觉得自身行动是不受自我控制的。大脑会产生两类会频繁互换的思维过程:缜密而缓慢的逻辑思维和快速无意识的冲动思维。独立研究机构“国际思维实验室”的创始人和研究部主任刘易斯的突破性研究告诉我们:假如能准确把握什么时候该冲动、什么时候该避免冲动,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自身行为、动机、情感、人生的成败,从而能拥有更充实、更有价值的人生。刘易斯将这种科学的解释框架应用于更日常化的人类行为解读中,着重解析了恋爱、暴饮暴食、购物、模仿他人行为四种冲动行为。

      《安逸时代的终结》

      关于奥地利未来的七点论纲

      (奥地利)汉内斯·安德罗施 著

      晏 扬 译

      三辉图书出品

      商务印书馆2014年11月出版

      

      谁若在“二战”结束时到过维也纳,看到的是座废墟上的城市:饥饿的人群,绝望的面孔,还有废墟中干活的妇女。检视自1945年以来的历史,奥地利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从一个贫困国家一跃而为当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然而这样的成功并不会自动延续下去:若躺在以往成就的桂冠上,后果将十分严重。汉内斯·安德罗施曾任奥地利前总理兼财政部长,是经历过“二战”、冷战以及欧洲一体化与本轮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识之士。他在这本可视为他对持续改革的纲领性呼吁的著述中,逐一讨论了奥地利过往的历史,数百年来阻碍其前进的症结,数字革命下教育的重要性,欧洲福利国家改革的必要性,民粹主义和民粹思潮对欧洲的影响,欧洲认同与国家意识的关系等诸多关键性议题。安德罗施对中国问题亦有观察,而奥地利多面对的问题,我们也在遇到,因此,他的论纲对我们亦大有可借鉴之处。

      《听了那么多大道理,

      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美)G·理查德·谢尔 著

      王海颖 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社会学家将一个人20至30岁那段寻找自身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岁月称为奥德赛时期。理查德·谢尔年轻时研究过思维控制术与冥思静坐,做过粉刷匠、社会工作者、办公室白领,对自我价值以及人生目标仍感茫然无解后再度辞职,带上仅有的3000美元存款出游,希望在外面的世界寻找答案。最后到达韩国松广寺,旅途结束后回到美国,重新自我定位。之后考入法学院,毕业后成为联邦法官书记员、律师。37岁那年,他的奥德赛时期才结束,在沃顿商学院执教。作为法学、商业伦理以及管理学教授,他教授的课程包括法律、谈判和冲突解决。2005年,他开设并至今仍在教授一门颇受好评的“成功学文献”课程。本书正基于这门课程编写而成。他在书中提出什么是成功,如何获得成功两个问题,却没有直接答案,但能帮助你更清楚地听到内心的声音,然后去找寻你自己的答案。

      《圣诞老爸的来信》

      (英)J·R·R· 托尔金 著

      贝莉·托尔金 编

      多多、仔仔 译

      世纪文景出品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1920年圣诞节前,一位父亲在壁炉旁,看着渴望听故事的孩子,冒出了一个想法:用圣诞老爸的口吻给他的孩子写信,这一写就是24年。一个快乐、无邪、甜蜜的北极圣诞老爸世界在孩子心中发芽。孩子们超爱圣诞老爸用冻得抖抖抖的手亲手写下画下的圣诞故事——那些他在北极老家的朋友、房子,以及许多或滑稽或奇妙的事儿。这位父亲就是《霍比特人》的作者托尔金。托尔金的几个孩子都曾为之深深着迷,给圣诞老爸回信交流。最期盼圣诞老爸来信的小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至今仍在守护着父亲创造的传奇。96年后,这本充满父爱的绘本,连同圣诞老爸奇妙诙谐的故事,成了中国女孩多多的睡前枕边书。她的老爸黄磊,陪着多多和小闺蜜,将它译成中文。于是更多中国小朋友,能在父母爱的陪伴下,在心中种下托尔金特有的纯真想象、诙谐幽默的种子。